分類推進學科優化調整,打造一流學科高峰,持續推進傳統工科現代化改造,高起點布局建設醫學學科,啟動實施基礎理科卓越行動計劃、基礎文科振興行動計劃……
近年來,重慶大學以謀長遠、重內涵、強質量為指針,按照“強化工科、夯實理科、振興文科、繁榮社科、拓展醫科、提升信科、推動交叉”的總體思路,不斷調整優化學科布局,學校一級學科有進有出,工學、理科、人文社科、醫科發展更協調,學科建設力量更集中,學科布局與國家賦予的使命、學校的發展定位、社會經濟急需更適應。
為進一步凝聚學科建設合力,重慶大學持續推進學院優化調整,重組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環境與生態學院、管理科學與房地產學院、大數據與軟件學院、資源與安全學院、微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
【資料圖】
5月22日上午,2023第四屆“全國主流網絡媒體重慶教育行”走進重慶大學,來自全國40余家主流網絡媒體記者實地探訪重慶大學學科建設之路。
瞄準國家需求 基礎交叉學科研究蓄勢待發
為提升基礎學科實力,優化學科生態,加快補齊基礎學科短板,重慶大學于2020年啟動“基礎理科卓越行動計劃”“基礎文科振興行動計劃”,確定發展目標,從學科方向、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合作與交流等方面提出了重點建設任務和支持保障舉措。
2021年,重慶大學獲批成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西南理論物理中心、2022年獲批重慶量子物理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圍繞物質深層次結構、凝聚態物理、納米前沿、物態調控等科學前沿問題開展前瞻性和引領性基礎研究。
今年2月,重慶大學數學研究中心開始實體化運行,將匯聚一批國家級人才,聚焦國際數學基礎前沿研究。近期,數學學科還獲批了非線性分析數學與應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著力建設分析數學與應用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在算子代數與算子理論、偏微分方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以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目標,為科技創新注入更多“源頭活水”,重慶大學加強戰略布局頂層設計,依托機械、電氣、煤礦、土木等優勢領域,牽頭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化學、材料等基礎、前沿領域,參與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培育建設超瞬態實驗大科學裝置、空間太陽能電站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展“從0到1”的原創性基礎研究。加快建設分析測試中心、電鏡中心建設等高水平公共實驗平臺建設,構建測試和特色創新基地。扎根前沿基礎研究,著力推進先進電能源化學中心。將量子物質、未來芯片等高端原始創新平臺納入西部(重慶)科學城重慶大學科學中心公共平臺版塊進行建設和規劃。
邁向“世界一流” 優勢學科實力穩步提升
打造一流學科高峰,重慶大學推動機械、電氣、土木三個優勢學科率先邁向一流。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中,機械、電氣、土木等學科始終保持強大的發展動力和競爭優勢。
在國家重大專項領域,機械工程學科承擔了多項高端智能裝備研發,如自主研發的阿爾法對日定向驅動機構“對構齒輪傳動”助力問天、夢天實驗艙成功發射和運行。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相關技術先后在嫦娥四號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嫦娥五號著陸驗證系統、首次月面無人鉆取采樣任務等國家重大工程中彰顯重大學科實力。
電氣工程學科圍繞國家“雙碳”戰略目標,面向能源安全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國家需求,聚焦極端環境電力裝備安全、能源清潔高效轉換與利用、電力儲能與安全、空間電力傳輸及裝備、新型電力系統安全經濟運行等五個方向開展創新研究,大力推進優勢特色方向進入世界一流前列。
土木工程學科面向國家新型城鎮化、三峽庫區安全、新能源建設等重大需求,聚焦高性能結構體系、橋梁與山區路基路面工程、特殊巖土力學與山區巖土工程、工程動力災變與安全防控、智能建造與運維、建筑環境與綠色營造等6大領域開展創新研究,加快推進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中,土木工程學科實力大幅提升。
推動傳統學科改造升級 高起點建設醫學學科
近年來,重慶大學大力促進傳統優勢學科與人工智能等新興學科深度融合,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積極推進傳統學科守正創新,加快優化重組學科隊伍,大力培養國家和區域產業急需人才,更好支撐和服務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學校凝練出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能零碳、綠智新材、智慧城市、智慧建造、智慧環境、智能決策、智能光電、智能通信、智能控制、智能汽車、智能傳播等“人工智能+”學科方向;通過布局新興交叉專業和前沿交叉學科平臺,著力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有效推動各學科以問題為導向開展實質性合作,推進各學科知識體系滲透融合,各學科解決重大科學問題或現實問題的能力顯著提升。
為更好滿足人民生命健康需求,重慶大學恢復醫學院,成立醫學部,高起點建設醫學學科,新增附屬腫瘤醫院、附屬三峽醫院、附屬涪陵醫院、附屬江津醫院、附屬黔江醫院、附屬沙坪壩醫院6家直屬附屬醫院以及附屬中心醫院。
2018年6月,重慶大學恢復成立醫學院,2019年獲批“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21年獲批“臨床醫學”本科專業,2022年獲批“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并在神經生物學、腫瘤學、急救與創傷醫學、再生醫學等研究領域形成了一定的學科特色與優勢。
此外,學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區域重大需求,主動融入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重慶科學城建設,組建了自主研發超瞬態電子顯微鏡團隊,開展超瞬態實驗裝置攻關,自主布局了一批高端共享原始創新平臺,全方位助力西部科技創新中心加速匯聚高質量創新資源,更好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近年來,學校在第三方評價中的表現度明顯提升:學校ESI世界前1‰學科從0個增加至3個,前1%學科增加至13個;7個學科進入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前10%,其中4個學科進入前5%,9個學科進入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前100名。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
頭條 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