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中國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5月5日至7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展會上,展商都帶來了哪些新的服務和產品呢?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眾多新科技新服務亮相
(相關資料圖)
第九屆中國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共設5個展區,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80多家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品牌機構參展,眾多的新產品新服務亮相展會,其中,依托最新電子技術開發的老年人健康監護設備頗為引人注目,比如這款睡眠監測儀,采用了毫米波雷達技術,掛在床頭就可以實時監測老年人睡眠中的心跳、呼吸和體動等指標。
許多新的服務項目也在本屆展會亮相,比如這款流動助浴快車,就解決了不具備條件的家庭老年人洗浴的難題,每臺流動助浴快車配三名專業助浴人員,已經在重慶、青島等地開展試點服務。
參展企業負責人 李軍:服務對象主要是失能、半失能,還有認知障礙、高齡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以及我們的重度殘疾人。
另外展會中,適老智能設備、醫療設備、輔助設備也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同時內蒙古等9個省區市民政廳也借助本屆展會展示了當地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成就和特點。
記者體驗認知癥長者體驗館
在本屆養老服務業博覽會上,一個名為認知癥長者體驗館的公益展覽吸引了眾多參觀者。
認知癥又稱為認知障礙,是指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在內的,以認知功能下降為主要癥狀的疾病,在認知癥長者體驗館的門前,眾多參觀者排起了長隊,而體驗之后的參觀者,幾乎都不約而同發出感嘆。
為了獲得真實的體驗,記者也在工作人員幫助下穿上了特制的裝備,戴上特殊的眼鏡,準備進入體驗館。
總臺央視記者 代欽夫:穿上了這一套模擬老年人的衣服,現在我這個胳膊肘活動不開,活動不方便,然后這個腿現在也抬不起來,腰也直不起來。
行動不便、視力模糊讓記者對周圍環境的感知能力大幅度下降,離開拐杖幾乎就是寸步難行,體驗館的設計開發者,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的周燕珉教授告訴記者,這就是認知癥老年人的真實狀態。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 周燕珉:特別是對老年人,他的身體條件,尤其是認知癥這種老年人身體條件,他們是不了解的,所以我們把這些都模擬出來了。
周燕珉教授介紹,中國老齡協會出爐的《照護服務報告》指出,2030年我國認知癥老人將達到2220萬。與迅速增加的人數相比,目前許多家庭對認知癥的認識不夠,特別是在認知癥早期階段,一些子女和親屬并不知道老人已經患上了認知障礙,因此有必要加大社會教育,提升全社會對老年人認知癥的認識。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