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暈染開北宋的繁華
點點筆墨繪出汴京的人間煙火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讓我們看見了北宋
今天 我們從大晟(shèng)編鐘里
聆聽北宋
三個看點 帶你認(rèn)識大晟編鐘
01
“身世”浮沉
336枚大晟編鐘“出生地”開封僅存1枚
距今900多年前
宋太祖趙匡胤的起家之地(今河南商丘)
出土了六枚春秋時期的古鐘
鐘上刻著“宋公成”三字銘文
當(dāng)朝皇帝宋徽宗視其為國運昌盛的好兆頭
立即召集全國的能工巧匠
選用最好的材質(zhì) 仿照古鐘式樣
鑄造了12編(每編28只,共336枚)編鐘
這些鐘被命名為“大晟”
“晟”有光明、興盛之意 祈愿大宋繁榮昌盛
大晟編鐘造型古樸 紋飾精美
敲之音質(zhì)醇厚 清澈明朗
排列起來擺放 氣勢恢宏
宋徽宗將其所奏的樂曲命名為“大晟樂”
并稱其為“宋樂之始”
同時建立大晟府 專門管理宮廷祭祀等禮樂
然而大晟編鐘的命運
沒能像名字所期許的那樣
在它鑄成22年后 靖康之變
宮廷里的大晟編鐘
有些被金人搶走 有些流散民間
還有些在金兵入汴時被宋人埋于地下
千年之后 336枚大晟鐘目前僅剩36枚
在它的“出生地”河南開封僅存1枚
02
多重身份
既是宮廷樂器 也是北宋的“校音器”
除了擁有宮廷樂器的尊貴身份
大晟編鐘還是一種“律器”
也就是現(xiàn)在我們所說的“校音器”
崇寧五年,徽宗下詔書:“樂作已久,方薦之郊廟,施于朝廷,而未及頒之天下。宜令大晟府議頒新樂,使雅正之聲被于四海,先降三京四輔,次帥府。”
大晟鐘鑄成后被發(fā)送到全國各個州府
作為標(biāo)準(zhǔn)音律為其他樂器“校音”
這樣就能保證一首樂曲
不走樣地在另一個地方演奏
如果說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
確立“書同文、車同軌”
是對我們物質(zhì)生活的規(guī)范和完善
那宋徽宗鑄造大晟編鐘確定“音同高”
則是對我們精神世界的一次充盈與厚積
更是中華音樂史上的一次突破
大晟編鐘的制作工藝與眾不同
每套編鐘形制 大小相同
通過正鼓部壁的厚薄來調(diào)節(jié)音高
這是大晟鐘特有的調(diào)音方法
每套大晟鐘的基準(zhǔn)音高都是黃鐘宮(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樂理的C音)
鐘體除鑄有器名“大晟”二字外
還鑄有律名 標(biāo)注音高
這件“大晟·夷則”編鐘上
刻有的“夷則”就是古代十二音律之一
千年后 它依舊保持著當(dāng)年的實際音高
這枚編鐘里凝結(jié)的宋人的智慧和工匠精神
不得不讓我們嘆服
03
遍訪海內(nèi)外尋“大晟”蹤跡
新鐘再次奏響千年華夏之音
上世紀(jì)90年代末
專家學(xué)者開始搜集散落在
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大晟編鐘資料
遍訪現(xiàn)存的所有北宋大晟編鐘
為北宋編鐘文化“定調(diào)”
2016年 通過20年的跟蹤研究
專家團隊在仿制北宋大晟編鐘的基礎(chǔ)上
研制了“新”青銅打擊樂器:大晟新鐘
新鐘延續(xù)了大晟編鐘的外形
但通過打磨鐘體內(nèi)壁拓展了音域范圍
“改良”的大晟新鐘
不再是陳列在博物館中令人憑吊的文物
而是能與各類樂器同臺演出的現(xiàn)代中國樂器
2019年 國際博物館日
開封博物館用大晟新鐘演繹宋代樂章
聽 這是貫穿古今的金聲玉振
2023年3月28日
“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結(jié)果揭曉
河南開封州橋和附近的汴河遺址位列其中
這座北宋都城還有更多秘密深埋地底
靜待我們發(fā)現(xiàn)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