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朝陽區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時,59歲的李女士遇到的是中日友好醫院(國家呼吸醫學中心)的副主任醫師、病區組長張永明。
自從新冠感染康復后,李女士一直咳嗽。家門口的社區醫院來了大醫院專家,她的看病體驗很好:“離家近,安靜,看得也更細致。”
張永明出診的同時,中日友好醫院主任護師閆麗娥也在這里培訓7名護理骨干。閆麗娥已有30多年的護理經驗,這是近一個月來,她在這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的第四次培訓。
(相關資料圖)
2013年,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式成為由中日友好醫院牽頭的朝陽區東部醫聯體成員單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醫聯體正是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的重要抓手。
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2月發布的《關于開展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中日友好醫院共同籌備,在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呼吸接續病房,兩家單位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張永明、閆麗娥到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擔任病區責任主任和護士長,幫助中心進一步梳理制度,完善流程,提高診療能力,為患者提供接續性醫療服務。
最終目標是實現同質化醫療
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呼吸接續病房的設置是為了承接在中日友好醫院呼吸中心診療后的患者。這些患者已經度過危險期,明確了治療方案,但仍需接續治療。
張永明告訴記者,對于中日友好醫院呼吸中心來說,患者下轉后,病床的周轉快了、診療效率提升了,也可以收治更多疑難危重癥的患者了。
據了解,呼吸接續病房已經接收了25名從中日友好醫院轉過來的患者,幾乎都是80多歲的老人,目前,約七成患者已出院。
1994年出生的底佳倩是呼吸接續病房的醫生。3月初,她參與了該病房接收的第一名患者的治療。這名患者80多歲,感染新冠病毒后引發肺炎,并發展成了慢性呼吸衰竭,此前一直在其他醫院住院,后來想轉到中日友好醫院住院治療。張永明診斷后,認為她更適合做呼吸的康復治療,而且治療需要的時間相對長一些。
轉到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呼吸接續病房后,這名患者主要接受了一些呼吸支持治療,并輔助用了抗生素、化痰藥等,還進行了呼吸康復治療。因患者臥床近3個月,醫護人員還通過其他康復手段輔助其逐步恢復自主下床、正常生活。老人在此住院兩周后順利出院。
患者轉至社區醫院前,張永明會和閆麗娥護士長、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護士長共同評估患者病情,兩位護士長都認為可以接收后,患者才會被收進來。
呼吸接續病房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中日友好醫院的同質化醫療。張永明說,護理的同質化是醫療同質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為了讓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骨干護士盡快提升能力,閆麗娥帶她們去中日友好醫院“取經”。“取經”回來的骨干再給其他護士分享經驗。
呼吸接續病房開始運轉時,有的護士緊張得晚上睡不著覺,甚至血壓都升高了。閆麗娥安慰說,背后有中日友好醫院支持,可以隨時微信聯系,而且兩家醫院相距僅兩公里,萬一有突發情況,也方便采取緊急措施。
過去的一個月,閆麗娥每天都會到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班。她說,要真正實現醫療同質化,不能急于一時,需要慢慢把基礎打扎實。
在呼吸接續病房設置之前,底佳倩主要負責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患者。這一個月,她也是在焦慮中度過的。接受采訪時,她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展示了她和張永明“翻不到頭”的微信聊天記錄。張永明目前每周來病房查房一兩次,沒來查房的時候,他幾乎每天都會收到底佳倩的微信,問題涉及抗生素的使用、膿胸積液的引流、炎癥指標的研判、經鼻高流量吸氧參數的調整等。
張永明介紹,呼吸接續病房將會是長期的建制。他將在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擔任半年的病區責任主任。呼吸接續病房在積累經驗的過程中,需要把慢性呼吸衰竭、哮喘和慢阻肺急性加重、重癥肺炎后期復康、慢性膿胸等幾大類病人管理的流程理順,并補充相關設備、藥品等。
十年夯實基礎
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呼吸接續病房接得住中日友好醫院下轉的患者,這能力并非一蹴而就。
從2013年12月26日開始,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中日友好醫院正式開展醫聯體合作,同期加入朝陽區東部醫聯體的還有其他1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日友好醫院發展辦副主任方方全程參與了朝陽區東部醫聯體的工作。
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8日,中日友好醫院累計收治新冠病毒感染及相關患者8700多人次。其間,朝陽區東部醫聯體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為疏解輕癥患者、減輕醫院壓力發揮了重要作用。當時,醫聯體單位中可以輸液的、開設發熱門診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聯系方式被做成海報,貼在中日友好醫院急診和發熱門診診室的墻上,方便醫生直接聯系轉診。
據統計,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9日,朝陽區東部醫聯體內的1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收了中日友好醫院下轉的患者1189人次,其中住院患者191人次,在門診輸液998人次。這1189人次中,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走了136人次,其中18人次是住院患者。
在患者還沒有涌向醫院之前,中日友好醫院已開始對醫聯體內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針對性培訓。2022年12月8日一天就進行了3場,培訓主題包括:基層門急診及發熱門診防止院內感染策略、基層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防治策略、基層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中醫辨治。12月16日,針對“囤藥潮”,中日友好醫院又組織了對醫聯體單位的第二期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針對基層的新冠肺炎西藥和中成藥用藥指導等。第一期培訓有約280人參加,第二期培訓時參加人數增加到6000多人。后來,培訓的視頻被放上了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的教學平臺上,醫護人員都可以免費觀看。
為了全方位提升醫聯體單位的服務能力,從2016年起,中日友好醫院每年都會聯合朝陽區衛生健康委對這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基本醫療考核。考核的內容包括醫療、護理、院感、康復、檢驗、放射、藥學、病案等10項。考核的結果會影響這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績效分配。方方說,考核的過程其實也是教學的過程,“一邊考一邊教,幾乎是手把手地把這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教了出來”。
朝陽區東部醫聯體剛成立時,主要是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往中日友好醫院轉患者,后者會專門為社區留一些專家號,掛不上號的患者可以通過社區轉診。2014年,大約雙向轉診了1000多名患者,以上轉為主。當時為了滿足轉診需求,中日友好醫院特意建立了醫聯體的預約轉診平臺。
后來,隨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診療服務水平的提高,下轉患者逐漸增多,目前,這個醫聯體已有8000余名患者通過綠色通道完成雙向轉診。
與此同時,隨著醫聯體建設工作在全北京市的開展,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搭建了面向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基層預約轉診平臺,中日友好醫院接入了北京市統一的基層轉診平臺,朝陽區東部醫聯體的發展逐步邁入新階段。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2
頭條 23-04-12
頭條 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