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你相信“玄學”嗎?星座占卜、塔羅測算、命理分析……如今,社交平臺中有關“算命”的內容分享可謂五花八門;許多網友樂于給各種“運勢指南”點贊、評論,為自己“接好運”;有的“星座博主”1個月內迅速漲粉千萬。近日,有媒體關注到,不少年輕人熱衷用玄學方式事無巨細地為自己測算命運,有人甚至在算命上投入巨量錢財,其中不乏正在考學讀博的高學歷學生。
學業、工作、情感、生活——這些都是“算命”時人們熱衷關注的“重點領域”,不難發現,這通常也是大眾日常生活中面臨的壓力所在。考試是否通過、工作能否晉升、多久遇到真愛……當生活方方面面的未知與困惑如潮水般涌來,初歷世事的他們容易感到“壓力山大”,卻又不便與外人言說,從而缺乏“情緒出口”。
往往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尋求“玄學”解答才成為一些年輕人的新奇選擇。訂閱星座運勢內容、現場體驗塔羅占卜,如果能夠得到肯定、正面的回答,未來仿佛就多增加了一分確定性和自信,內心的焦慮情緒也能夠得到安撫。不少年輕人希望通過“算命”來調節自身情緒,這樣的情感訴求值得被理解。
然而,“算命”畢竟稱不上科學,年紀輕輕真會迷信“算命”的“老一套”嗎?其實,從一些反饋來看,如今雖有許多人熱衷“算命”,可大多只是當作生活中的一種調劑,并非真正的“沉迷”或“上癮”,看運勢主要是為了“得到正向的心理暗示和推動自己邁出第一步的理由和借口”。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樣的認知過程呈現出一種“巴納姆效應”——一個人若想相信某件事,總能找到證據和邏輯來支持自己。比如,星座運勢提到“本周會面臨挑戰”、提示要“努力工作展現能力”,那么個體也容易在這樣的心理暗示與預期下積極行動,對遇到的事進行正向解讀、排解負面情緒壓力。這樣的“算命”,不過是自我療愈與情緒松弛的過程。
理解了年輕人熱衷“算命”的心理實質,我們同樣需要注意到,確實還有小部分群體沉迷“算命”無法自拔、將大師所言奉為圭臬,在生活中只敢依照預言行事、不敢行差踏錯。如此“成癮”必須引起重視。
一方面,“算命上癮”的年輕人屢屢為“神秘事業”一擲千金,容易陷入“精神緊張-生活拮據-繼續算命”的惡性循環,后期即便意識到問題也難以自拔;另一方面,“算命行業”本身缺乏質量評判標準,所謂“大師”利用目標受眾的情感弱勢信口開河、樹立“通靈”人設,實則為了高價兜售產品服務。
必須清醒認識到,高價求得所謂的“大師解答”,只能買來一時慰藉,無法真正推動事情解決;“神秘預言”無論應驗與否,都不能給自己帶來對未來生活的持久自信和心安;一個人越是依賴“神秘力量”,獨面生活的勇氣和意志就越是被消磨,逐漸喪失對生活的掌控感。
每個人的人生道路都是廣博而多彩的,那些莫須有的命運或預言又怎能給出單調定義或片面指引?更何況,生活樂趣并不在于預知一切、全知全能,而恰恰應當敢于接納未來的不確定性、勇于選擇并承擔,正因如此,我們方能持續提升自我效能感,成為更堅強、更成熟的自我。
與其“算命上頭”,不如“及時戒斷”。如今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發覺自己被某條消極的運勢預言所牽絆束縛,就應當及時警醒:生活的意義價值與安全感都要由自己賦予,而絕非受他人定義擺布。看運勢、玩占卜不過一種休閑娛樂,莫要使其成為思想行動的枷鎖。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