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許多地區,都有這樣一塊屏幕,“屏幕”的一端連著防災減災救災的決策者和執行者,另一端連著眾多普通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
“目前,長江瑞昌段的水位距離警戒線還有10.46m,一旦到了警戒水位,系統就會自動預警,啟動應急響應。”3月31日,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應急管理局局長陳衛國站在該市智慧應急指揮平臺的大屏幕前,演示該市在汛期如何“一屏看水”以及“一屏管水”。
這個屏幕的應用遠不止于此,還可以進行“一屏管山”“一屏疏散群眾”,甚至能通過“一屏”實現自然災害風險隱患全鏈路管理。
(資料圖片)
今年3月24日起,江西省已提前進入汛期,素有“長江入贛門戶”之稱的九江市瑞昌市已經敲響了水情監測的警鐘。陳衛國說,“當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的時候,(智慧應急指揮)平臺可以告訴你答案。數據,讓生產生活更安全!”
在數字化技術的“加持”下,加上全國數十億條山河“體檢”數據的賦能,這個屏幕還有更多可能,或將改變防災減災救災的未來。
數據上了“屏”防汛有了“千里眼”
“做好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推動普查成果的轉化應用,利國利民,意義重大。”陳衛國介紹,瑞昌市通過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摸清了當地的自然災害“底數”,這也讓其在開展應急管理工作時能做到“心中有數”。
進入汛期,水患是江西省不少地區難治的“心頭病”,瑞昌市亦是如此。地質災害、森林火災、地震災害和氣象災害亦嚴重威脅當地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據統計,瑞昌市年均因災損失超過1億元。
普查數據的“生命力”在于應用。對此,瑞昌市投資2300萬元,搭建了智慧應急指揮平臺。災害種類、風險點、應急力量、應急物資、應急預案等風險普查各類資源數據“上了屏”,通過這些數據,瑞昌市繪制了六張圖:“風險隱患”一張圖、“應急隊伍”一張圖、“應急物資”一張圖、“應急路線”一張圖、“應急預案”一張圖以及“避難場所”一張圖,“六張圖”都匯聚在這塊屏上。
“這塊屏是應急指揮調度的‘大腦中樞’。”陳衛國表示,平時通過這張屏幕,可以看到基層一線的即時信息,進行監測預警;一旦發生風險,通過這塊屏,可以讓指揮調度信息實時直達基層。
借助這塊屏,長江瑞昌段防汛像是有了“千里眼”。陳衛國介紹,瑞昌市智慧應急平臺的長江堤防汛預警系統設置了水情監測和災害預警數據,通過江西省數據交換共享平臺,接入全市水庫、河流的監測站點實時數據。同時系統可以接收水位報警信息,結合應急指揮“一張圖”,針對不同的水位報警及時對沿江穿堤管道進行封堵,防止內澇。
此外,在高危地質災害點,瑞昌市安裝了位移感應系統,一旦發生物理位移,系統會自動預警,并通過應急喇叭提醒附近居民緊急轉移避險……
給碼頭企業吃一顆“定心丸”
瑞昌市碼頭鎮梁公堤的屏幕連接上了瑞昌市的智慧應急指揮平臺。3月31日,在該指揮平臺大屏幕前,陳衛國通過防汛視頻系統連線了瑞昌市梁公堤四號亭的巡查人員,查看汛期梁公堤巡堤查險情況,目前,一切正常。
據碼頭鎮鎮長、鎮普查領導小組組長袁志鋒介紹,當地啟動應急響應后,他們就會組織人員上堤值守,參加防汛的干部群眾吃住都在梁公堤上,進行巡堤查險,確保大堤安全。
治水患,對于位于瑞昌市北部的碼頭鎮來說,也意味著“興百業”。這里水運發達,不少企業在這里落地生根。然而,早年間,每到夏季,這里水患肆虐,碼頭的船只以及鎮上的企業深受其擾。于是,瑞昌市出臺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往年,只要到了汛期,長江水位上漲,企業就面臨防汛壓力,尤其是擔心江水倒灌,會引發內澇,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正常生產。”江西亞東水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雨田如是說,其所在企業正好處在碼頭鎮長江邊。
袁志鋒介紹,通過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對梁公堤自然災害和抗災能力進行全方位、多維度的“健康檢查”。同時,也查清了長江瑞昌段堤壩上共有30根穿江管道,并測繪出這些管道的高程,這為大汛之年長江水位上漲后封堵管道,以防止江水倒灌提供了數據支撐。
基于此,梁公堤積極探索“人防+物防+技防”有機銜接,確保安穩度汛。其中,在技防方面,碼頭鎮結合普查數據,融合“智慧監管”平臺,構建了集感知、監測、預警、處置全流程的自然災害次生安全生產風險智能化防控體系。在汛期,可以實時監測水位、管涌、泡泉等情況,助力智慧防災減災。
此外,近年來,長江瑞昌段水下岸坡沖刷嚴重,崩岸險情頻發,局部地段岸坡已崩塌至堤腳,嚴重威脅瑞昌市防洪安全,急需治理。
2021年12月,長江干流江西段崩岸應急治理工程瑞昌段工程正式啟動,其中,梁公堤護岸工程達到4290米,這項工程完工后,為梁公堤的防洪又加了一道屏障,這也與長江干堤已建成的護岸工程構成了完整的防洪工程體系。
李雨田表示,“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開展以后,弄清了穿江管道的出水點位,徹底解決了困擾多年的汛期內澇問題,給我們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企業再也不用擔心因為內澇導致停產停工了。”
當前,全長5.6公里的梁公堤在瑞昌市19.5公里長江岸線上筑起了一道防洪“防護墻”。3月31日,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媒體基層行”活動走進碼頭鎮梁公堤四號亭,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看到,江面船只來來往往,碼頭一派繁忙。
這塊屏的“觸角”伸到了鄉村
鄉村是防災減災救災的“神經末梢”,也是整個應急管理鏈條上最薄弱的一環。事實上,這些“末梢”更需要這樣的“屏幕”,一方面,通過數字化監測預防風險;另一方面,一旦發生危險,可以及時上報災害信息,爭取救援最早的幾十分鐘。
當前,這塊屏幕的“觸角”已經伸到了江西省九江市的一些鄉村。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岷山鄉的15個村都有這樣一塊屏幕。這些村子的144個監控攝像頭、76個應急廣播、地質災害自動警報系統、森林防火自動提示系統、山洪災害預警系統等都連在了岷山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的大屏幕上。
當有孩子靠近岷山鄉607個山塘中的任何一個,在岷山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值守的80后岷山鄉輔警許健就會第一時間通過當地的應急廣播進行實時喊話,勸阻孩子,或者通知當地的負責人,及時處理,防止孩子溺水。
入汛以后,許健每天還會通過應急廣播定時播報一些防汛信息。
岷山鄉平安樓95后應急干事李明峰表示,這塊屏幕在當地的應急管理中發揮了大作用,其中最顯著的就是,當接到報警信息或者提前發現了風險,不用再到現場或者通過電話一個個通知,節省了很多時間,爭取了更多處置風險和救援的時間。
瑞昌市也在容易發生溺水的水域安裝了警戒攝像機及應急廣播,平時可播放安全知識、防溺水常識。陳衛國表示,原來發生過溺水事件,今年以來,瑞昌市安裝了人臉識別視播一體防溺水裝備的水域未發生溺亡事件。“這些水域全部在我們的掌控范圍之內”。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1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
頭條 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