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涼亭,茶幾……時間在它們身上留下一層又一層的痕跡,對于日新月異的世界來說,這些老物件像是屬于過往。曾經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松莊的許多人也屬于過往。
松莊是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的一個小村,常住人口已不足百人,絕大多數都是70歲以上的老人,幾乎每年都有一位老人離世,每年的雨季都會有一棟老土房倒塌。人和房子都在慢慢消失,這讓孫迎盈覺得很傷感。她和先生從繁華的上海來,愛上了松莊的安靜。每到春天,村里村外桃花盛開。他們約了一些朋友,在這里建了一個民宿,叫做桃野。
桃野的員工、客人每天穿行在松莊的巷子里,看村民背著農具田里來地里去,看他們在房前屋后忙里忙外,扯著嗓門兒跟他們打招呼,飯點兒經過誰家門口都能有蹭一口的福利……日子久了,這些老人變得更像親人,像自己家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孫迎盈會在父親節、母親節為老人扎一束小花;邀請他們一起喝酒、唱歌、看電影;為他們穿個針、修個手機;幫他們賣桃子、賣桃膠、賣各種菜干。而老人們,也常常捧著自家地里的瓜果蔬菜、囤的柴火送到店里。
【資料圖】
孫迎盈要為這些可愛的人,做一件可愛的事。為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添一點小樂趣。她想辦一次藝術展,所有的參與者都是村里的老人。
到了約定的日子,老人們放下農活兒來了。
起初說要畫畫時,73歲的葉金娟奶奶一個勁地搖頭,“做不來喲,字都不會寫,怎么畫畫哦”。葉金娟奶奶頭發花白,扎著兩根麻花辮,笑起來有很明顯的酒窩。孫迎盈隔三岔五就能收到這位“隔壁奶奶”捧來的現摘的蔬菜。她帶奶奶完成了一組蔬果拓印,青椒、土豆、菜心、香菇、檸檬、蘋果……拓下的就是她跟奶奶禮尚往來的日常。另一組,是用奶奶的腳掌、手掌、手指完成的:手掌沾上顏料印在紙上,再添幾筆,就成了她養的那只大白鵝,每天威風地帶著鴨群在村里游走,被桃野的客人尊稱為“帶頭大哥”。
奶奶畫得認真,從“不行不行”變成“還要不要畫哇?”“是歪,好玩歪!”
93歲的黃蓮珠奶奶并不識字,黃奶奶拿起筆,描下了一些她喜歡的字的局部、偏旁部首。84歲的葉國文爺爺帶來自家茶園的茶葉,沾上藍色、綠色、黃色,拓印在紙上,艷麗又和諧,像極了四季的輪回。
村里唯一梳著大背頭,且永遠紋絲不亂的,就是遠近聞名的赤腳醫生——78歲的毛周法爺爺。商量畫什么的時候,他瞥了瞥自己的藥箱,從業58年間,這已經是換過的第四個了。他說這個東西熟悉,老朋友了,閉著眼睛都能畫。
孫迎盈把這些畫作收集起來,放在老土房改建的“桃空間”藝術館里,村民、游客都可以免費參觀。許多游客到了松莊,被這個意外的藝術展打動,然后就在村里遇見這些照片里的老人,和他們熱情地打招呼。
2022年,孫迎盈發起了桃野全球藝術家駐留計劃,邀請年輕的藝術家來松莊,住宿免費,但要為這個村子留下一些作品。
女性先鋒藝術家宋三土用最代表她個人藝術特征的“流浪的花”系列,在這個村子“砰砰砰”地綻放。當這些花出現在廢棄的土房子里、出現在竹林、出現在村子的某個轉角,古村落,就如同黑白片被染上了顏色,大自然的野趣在原本克制的老村里夸張地釋放。有奶奶給外地的女兒打電話,如數家珍地把所有花擺放的位置說上一遍,讓她一定要回來看。有叔叔阿姨請孫迎盈幫忙在花前拍合照,拜托一定要沖印了照片給他們,因為兩人至今沒有拍過一張合照,這是第一次。他們喜歡的理由也都很簡單,“好玩”“稀奇”“沒見過”。當然也會有人不喜歡,有一位奶奶就覺得不好看,她說總覺得花在看著她,不自在。
雖然在來之前已經設想過多種方案,光是看松莊的照片與視頻,腦海中就會冒出許多念頭,但單曉明在真正走入松莊后,才最終確定方案——修復老物件。
村里的涼亭是大家的公共空間,歲月留下了許多傷痕。修復材料選擇了被應用于醫學關節修復與固定肌肉的貼布,沿著亭子的裂縫、油漆脫落的地方進行材料包裹。不同色彩與形狀的元素圖形蘊含著新能量,在修補后,連同人對這片土地的情感,一同注入進去——老物件“活”了。
松莊創作期間,單曉明還幫6位奶奶修復了家里的椅子。不同于村落公共區域的小廣場,修復椅子是需要去到村民家中溝通的,老爺爺看他辛苦,經常送來宵夜。單曉明從另一個角度重新認識了松莊。修復完成的那天,曉明請6位奶奶去亭子喝茶,正式交還椅子。盯著比花還俏的新鮮椅子,奶奶們可喜歡了。單曉明說:“修復過的椅子當然還是椅子。奶奶們每每坐上這把椅子,能心情變好,就是我的幸事了?!?/p>
這些被修復的涼亭、茶幾、椅子,它們像一本備忘錄,珍藏著不想被時間遺忘的記憶。如今它們帶著陳舊的印記,在年輕藝術家與松莊獨特的交流方式中,又獲得新生活的意義。
孫迎盈說,“藝術在鄉村,要尊重鄉村。只有與鄉村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建立感情后創作的藝術,它呈現在這里才是不違和的?!?/p>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雨彤來源:中國青年報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