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胡春艷 通訊員王穎
春節臨近,最低氣溫降至零下10攝氏度左右。在天津寧河一處進境動物隔離檢疫場里,天津海關所屬寧河海關查檢科青年關員韓勃正在對一批進境種牛采血。這群牛即將在天津過春節,韓勃也將在牛欄邊陪伴這些動物“小伙伴”共度佳節。
天津口岸是我國主要的大中種用動物進境口岸之一。目前天津口岸的大動物全都在寧河海關完成隔離檢疫工作。進境大中種用動物檢疫監管工作專業性強、程序多、工作時間長,需隨時待命,對韓勃所在的15人監管團隊而言,節假日駐場監管是家常便飯。
(資料圖)
韓勃早早來到在牛欄旁,熟練地掀起牛尾巴,一邊提防著牛隨時可能踢出的后蹄,一邊看準時機將手中的針頭,穩穩地扎進牛尾靜脈。頓時,鮮紅的血液流入采血管中,3秒后,牛血注滿采血管,采血完成。
與此同時,他的搭檔用掃描棒在牛耳周圍輕輕一劃,伴隨著掃描棒發出“嘀嘀”的一聲脆響,身旁的打印機吐出帶有耳號的標簽。韓勃熟練地撕去背膠,貼在剛才完成血樣管上,放在試管架上依次排好。
這樣的工作他們已經持續進行了4天,為近6000頭進境種牛全部完成了采血工作,這些血液樣本隨后送往實驗室,進行進一步的疫病檢測。
進境動物種類很多,韓勃與牛打交道的時間最長,而這份工作其實是一份頗具挑戰性的苦差事。工作人員需要不停地在牛欄之間穿梭巡回,忍受著牛糞的刺鼻氣味。一些種牛性格暴躁,對外界刺激反應異常敏感,經常上躥下跳,很難對付。常年“與牛為伴”的韓勃則練就了對味道免疫的鼻子和靈活敏捷的雙手,給牛采集血液樣本時干脆利落。
“隔離檢疫環節對于海關守護國門生物安全、保護國內畜牧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韓勃解釋,這期間需要逐一采集動物血液樣本送實驗室檢測,一旦檢出動物患有疫病,要立即采取對應措施。這就要求海關關員必須45天連續駐場臨床觀察。
談起關于種牛檢疫的每一步,韓勃如數家珍。他對記者說,每頭牛在耳朵上都釘著一個號碼牌,“耳號”,相當于牛的身份證號碼。給牛采集血樣,必須與牛的“身份證”一一對應。
“以前,我們用眼看手抄的方式,邊采血邊記錄耳號,速度比較慢。有時候遇到牛耳號不清晰、磨損缺失的情況,就只能翻找底賬,運用’排除法’查詢。”韓勃回憶,那時候,為了弄清一頭牛的耳號,全科人員可能要倒查一整天,費時費力。
近幾年,海關總署推廣運用RFID(射頻識別)技術輔助進境種牛檢疫工作,牛在釘耳號牌的同時,同時加釘含有耳號信息的電子標牌,電子標牌能夠發射短波,“我們只需用射頻識別設備靠近輕輕一劃,就能讀取電子信號,掌握耳號信息,再連上打印機,就能采血的同時秒打標簽了。”
這幾年,韓勃帶領團隊完成了對數以萬計的種牛和2.7萬多只(羽)各類陸生觀賞動物的隔離檢疫工作。韓勃身上這股肯鉆研、肯付出的韌勁,在很多青年關員中形成了一股正能量“磁場”,他的團隊也榮獲天津市“青年文明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天津1月17日電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