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這幾日,黃桃罐頭火了。在全民囤藥的當下,不少網友另辟蹊徑,開始囤黃桃罐頭,有網友戲稱黃桃罐頭可以治感冒發燒。12月9日,某黃桃罐頭廠家在社交平臺發文辟謠稱,黃桃罐頭本身沒有任何藥效作用。12月10日,上述辟謠廠商主播表示,他們的銷量一直不錯,這幾天的確更忙一些。專家表示,愛吃的話適當吃能愉悅心情,對身體有好處,但不建議盲目囤罐頭。
年紀稍長者,對于“罐頭治病”有著特殊的記憶。現在孩子稍有頭痛腦熱,家長就帶孩子到醫院看病。但過去并非如此,一半治,一半拖,是很多人童年治病的常態。有時家長將平時很少吃的黃桃罐頭給生病的孩子吃,孩子心情大好,病也好了一大半。由童年美好記憶得出的“黃桃罐頭能治病”結論,實質上并沒有治病實用價值,只能當做一種調侃或詩意表達。
然而,當前有不少人將調侃當真,進而在囤藥之后,又囤起了黃桃罐頭。要知道,根據相關法律,食品是不能宣揚治病功效的,一旦違法宣揚,必遭相應處罰,在防疫期間,對于這類違法行為,處罰會更加嚴厲。瓜田李下,罐頭生產企業不得不避嫌,與“黃桃罐頭能治病”這一觀點劃清界限。企業或許沒有宣揚黃桃罐頭的藥效作用,但“桃過疫情”這一廣告用語,仍有打擦邊球之賺,相關企業也有值得檢討之處。
囤藥、囤口罩、囤呼吸機等,這些物資與防疫多少有關,但黃桃罐頭與防疫和治病“八竿子打不著”,當前也被盲目囤積,疫情焦慮之盛可見一斑,是病急亂投醫的體現。把“黃桃罐頭能治病”這個玩笑當真,防疫的步調可能被打亂,甚至導致當事人的治療被耽擱,但更重要的是,社會焦慮情緒也會隨之放大。由此看來,囤罐頭的危害,比囤藥等做法,有過之而無不及。
個人要做紓解自身焦慮的第一責任人,除了要保持自身判斷力、不被周圍情緒所裹挾之外,還應該主動學習當前的防疫政策與措施,比如在居家隔離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如何獲得社會的幫助等。此外,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規范接種疫苗等防護措施也應得到認真落實。
個人更要明白,當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毒力明顯減輕,即使被感染,也以無癥狀感染為主,即使出現癥狀,也多表現輕微。疫情已變得不可怕,沒必要再焦慮。只要按要求做好防護,并且知曉在不同情形下的具體做法,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氣,行事不亂陣腳。
讓疫情焦慮冷卻下來,監管更應及時到位。無論是連花清瘟的價格出現數倍上漲,還是其它相關藥品被賣斷貨,近來出現的這些現象,都隱約可見借疫生財的影子。對于制造和販賣焦慮,以及囤積居奇等行為,不僅要嚴厲打擊,而且打擊起來要講時效性,要做到快速精準。倘若事后再去追查,意義就會銳減。
黃桃罐頭遭囤積,是焦慮向更廣領域蔓延的體現,意味著藥品等涉疫物資的炒賣現象,已到了炙手可熱的地步,執法部門果斷亮劍,個人勇敢地走出疫情陰影,已成當務之急。
頭條 22-12-12
頭條 22-12-12
頭條 22-12-12
頭條 22-12-12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