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南京女子李云(化名)將手機密碼、身份證號、銀行賬戶、交易密碼等告訴他人,被對方冒名辦理網貸21萬余元占為己有;事發后,李云將銀行告上法庭,要求停止向其催收剩余貸款,被法院駁回。日前,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法院公布了這起案例。
李云在某營養健身類俱樂部工作,2017年結識自稱在從事銀行業的羅某。李云找他咨詢最優還款方式等,羅某表示能幫助解決,李云于是將個人信息告知羅某,甚至將手機交給對方操作。羅某以她的名義辦理總額21萬余元的4筆網絡貸款占為己有,李云在收到銀行催款信息后報案。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11月22日從鼓樓法院獲悉,羅某最終因多起類似盜竊行為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退賠了李云大部分款項,還剩9696元未還。李云認為剩余貸款不應由自己還,去年8月起訴催款的某銀行,請求判令對方停止向其催收欠款、消除不良征信記錄等。銀行辯稱貸款流程合法有據,不存在過錯。
鼓樓法院審理認為,李云未妥善保管手機密碼、交易密碼、身份證號、銀行賬戶等信息,在羅某使用其手機并完整、正確輸入網絡貸款所有驗證信息的情況下,銀行有理由相信辦理貸款系李云的真實意思,其貸款審核、發放程序符合規定,貸款合同有法律效力,駁回訴訟請求。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