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美國《科學》雜志11月3日刊文說,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地區近年來野火頻發且越來越嚴重,這樣的火災在本世紀中葉之前可能反復出現且愈演愈烈。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基于1982年至2020年間的衛星數據分析俄羅斯西伯利亞北極地帶野火與氣溫上升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近40年時間內,當地6月至8月的夏季平均氣溫僅在2001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超過10攝氏度,而這4年也是當地野火最多的4年。
法新社4日援引論文主要作者、法國生態環境監測企業“樹圖”公司生態學家達維德·加沃的話報道,北極地區氣溫上升速度是地球上其他地區的4倍。這種北極放大效應導致北極地區野火活動異常。一方面,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冰洋海面冰雪減少,越來越多海水蒸發,令本已升溫的空氣濕度增大,導致北極地區雷暴增多,野火發生風險上升。另一方面,氣候變暖導致當地植物生長茂盛,提供了更多“燃料”,而西伯利亞廣袤的針葉林和凍土層在高溫下會蒸發更多水分、變得干燥,同樣加大野火風險。
研究人員擔心,當地夏季平均氣溫一旦越過10攝氏度這個門檻,哪怕“稍微升高一點,我們就會突然看到很多火災”,土地燃燒面積將呈指數級增加。
數據顯示,西伯利亞北極地帶在近40年內有大約9.3萬平方公里土地遭遇過野火,其中近半發生在2019年和2020年。值得注意的是,西伯利亞2020年遭遇近40年來最熱夏季,號稱全球最冷地區之一的小鎮上揚斯克最高氣溫甚至達到38攝氏度,創北極圈內有記錄以來最高紀錄。這一年,當地超過2.5萬平方公里土地遭遇野火,破壞的泥炭地面積之大“史無前例”,由此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數量相當于西班牙一年的排放量。
北極地區土壤內,特別是處于冰凍或泥沼狀態的泥炭地內,富含大量有機碳,一旦燃燒,就會釋放更多碳,從而加劇全球變暖趨勢。
加沃說,北極地區今后“如果每年發生火災,土壤狀況會越來越糟,從中將產生越來越多碳排放,這才是真正令人擔憂之處”。2020年的火災已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今后情況“可能比那年更具災難性”。
研究人員對今后兩種可能的場景進行了分析:如果人類不采取任何措施應對氣候變化,氣溫將持續穩步上升,結果是與2020年程度相同的火災可能每年都會發生;如果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在本世紀下半葉之前穩定下來,氣溫趨于穩定,像2020年那樣嚴重的火災將平均每10年出現一次。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