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8日是第十八個世界安寧緩和醫療日(安寧緩和醫療也稱“安寧療護”),“心靈療愈與社區”是今年世界安寧緩和醫療日的主題,倡議公眾關注喪親者的哀傷陪伴,發揮社區和家庭的哀傷支持作用。9月28日至10月8日,春苗基金會-歸元緩和醫療專項基金聯合北京協和醫院安寧緩和醫療組和北京市海淀醫院安寧病房,在北京30家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系列活動,通過張貼海報、分發宣傳冊、問卷調查、宣講培訓以及組織現場交流互動等方式,推廣安寧緩和醫療理念,普及哀傷知識。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走訪了北京市和平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田村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活動現場,了解了安寧緩和醫療理念在基層人群、醫護工作者中的認知情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還有這樣一種選擇
在和平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來自北京市和平里醫院的醫務人員以及海淀醫院安寧療護病房的社工和志愿者,與和平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和護士一起,為社區居民進行健康義診咨詢,同時分發宣傳材料,向居民普及安寧緩和醫療的理念。
現場一位劉姓老先生對安寧緩和醫療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他已經退休13年,對我國老年人群衛生醫療政策一直很關心,他對記者說,安寧緩和醫療聚焦的是老年人一直回避的問題。長期以來,老年人對于這個問題一直是被動地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其實是讓老年人主動規劃自己未來的日子。劉老先生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自己5年前就擬好了遺囑,并且跟家人交待了自己在生命終末期想要采取怎樣的醫療措施。他說,這樣做可以“減輕家屬的負擔,因為老伴和子女可能很難做出決定。這也是健康管理的大方向?!?/p>
記者注意到,活動現場,大部分人對安寧緩和醫療并沒有表現出興趣,只有兩三位有過目睹親人痛苦離世經歷的老人表示,希望自己離世時不要那么“遭罪”。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感到人們對安寧緩和醫療的接受程度比過去兩年有了很大提升,在聽到工作人員談及生命終末期的時候,沒有“特別抗拒”“扭頭就走”,而是會聽一聽,然后拿著宣傳冊離開。
雖然近年來我國安寧緩和醫療有了一定發展,但目前,大眾對安寧緩和醫療的了解程度仍處于較低水平。在北京協和醫院緩和醫學中心主任寧曉紅看來,民眾對安寧緩和醫療表現出的“抗拒”,是因為對這一理念不夠理解,而向病人傳遞安寧緩和醫療知識是醫生的天然職責?!皞鬟f安寧緩和醫療知識不能不分場合,而是需要恰當的時機。患者在痛苦的時候,不會拒絕讓自己舒適的幫助。”寧曉紅說。
然而,不可忽視的現實是,安寧緩和醫療理念在醫生群體中的普及率也遠遠不夠,這源于醫學教育中這一環節的缺失。目前國內的醫學院中,只有少數學校開設了緩和醫療相關課程。在大多數醫生的觀念里,給予病人所有的治療手段才是醫生職責所在,哪怕是在生命終末期。其實,“此時的醫療不應再以治愈為目的,而是協助患者好好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時光?!睂帟约t說。
寧曉紅認為,應從國家層面制定政策,對醫護人員進行安寧緩和醫療的培訓。“現代醫學的發展給了人們一種錯覺,認為延長生命才是醫學的成功,卻忘記了本應有另外一種選擇。安寧緩和醫療讓那些想要以一種舒適的、有尊嚴的方式度過生命最后時光的人們有了選擇的機會?!睂帟约t說,“世界安寧緩和醫療日的意義就是提醒人們,還有這樣一種選擇?!?/p>
社區里的“生命奶茶店”
此次在北京30家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的系列宣傳活動,既面對社區居民,也面對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顒悠陂g,北京四季青醫院對醫護人員開展了安寧緩和醫療知識講座,清華大學醫院安寧療護團隊組織了案例交流分享會,田村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生命奶茶店”活動,田村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安寧療護團隊的工作人員和海淀安寧療護病房的志愿者成了“奶茶店”的首批“客人”。
“生命奶茶店”是由首都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副教授岳鵬首創和發起的“沙龍活動”。岳鵬在首都醫科大學護理學院開設了《生命關懷和死亡教育》的選修課,“生命奶茶店”是這門課程的第二課堂,為醫學生分享生命故事、討論生死議題提供了一個自主性、互動性的活動形式。岳鵬副教授課題組成員、研究生唐倩倩向記者解釋說,“生命奶茶店”參考了“死亡咖啡館”的模式,讓首都醫科大學的學生在安全、開放的環境里,探討生命和死亡的話題。大家在帶領者的引導下,一起就現實生活、書籍、繪本、電影中的生命故事展開互動討論,帶領者是具有安寧療護和心理咨詢經驗的支持者,會回應參與者在探討死亡相關問題時的困惑和迷茫,在參與者出現低落情緒時,會為其提供心理支持。
與“死亡咖啡館”不同,“生命奶茶店”的參與者不是完全的陌生人,而是相對熟悉的同學、同事群體,討論的話題也較少涉及私人經歷,多是對死亡和生命的感悟。岳鵬告訴記者,此次在田村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舉辦的“生命奶茶店”活動,是“生命奶茶店”第一次向校外延伸的嘗試。岳鵬認為,在醫護人員內部開展“生命奶茶店”活動的意義在于,醫院是生命和死亡交替發生的場所,醫護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會面對很多臨終病人,會經歷很多生命的消逝,在處理了很多生死大事后,醫護人員的心理可能會受到沖擊,產生負性情緒,因此,醫護人員更需要自我關懷和自我照顧,在照顧好自己的基礎上,為病人和家屬提供高質量、持久的照護。“生命奶茶店”可以為醫護人員創造一個安全、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在團隊中得到彼此的支持。
田村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安寧緩和醫療團隊醫生孫賽賽告訴記者,在醫護人員內部開展“生命奶茶店”活動是第一步,之后,“生命奶茶店”還將拓展到社區居民中間。岳鵬團隊的研究結果發現,社區醫院的醫護人員和居民之間形成了一種親近的“關懷性關系”,二者不僅是照顧者和被照顧者之間的醫患專業關系,還有人際間的人性連接。他們在研究觀察中發現,社區居民為了表達感謝,會給社區醫護人員送來自己做的餃子、自己栽培的綠植等。因此,岳鵬認為,在社區內開展由醫護人員和居民互動、共享的“生命奶茶店”或者“生命茶館”是可行的,引導居民一邊喝茶,一邊聊自己對未來的打算,對后事的安排,慢慢地把安寧緩和醫療理念滲透到社區居民心中。
田村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管主任李彥軍告訴記者,該中心的安寧緩和醫療團隊是去年年底成立的,未來的工作重點是為社區居民開展居家安寧療護服務。為此,團隊中的醫生和護士都接受了系統的安寧緩和醫療知識培訓?!拔覀冞€需要在社區居民中加強宣傳,讓有需要的患者或家屬向社區醫院表達需求,這樣團隊才能及時上門提供服務。”安寧緩和醫療團隊護士郭玉禎說。
“我們在三級醫院門診和病房看到的,都是有求助意識的患者家屬,他們能夠來到這里,就能夠得到團隊的幫助。但更多的病人是沉默的,他們在家中,需求無法被聽到和滿足,就像是一座座沉默的孤島。讓這些孤島與外界資源產生鏈接,社區醫院的橋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岳鵬說。
“指南”性文件來了,但現實中還有很多問題
今年2月,北京市衛健委、市發改委等七部門聯合發布《北京市加快推進安寧療護服務發展實施方案》,對增加安寧療護服務供給提出了一系列指導意見,例如要求到2025年,北京市每區至少設立1所安寧療護中心,床位不少于50張,要求加快建立以社區和居家為基礎,機構為補充的安寧療護服務體系,發展建設一批安寧療護機構,將提供安寧療護服務的康復機構、護理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養結合機構等納入醫聯體建設,促進優質安寧療護服務資源下沉基層等,這些指導意見無疑為安寧緩和醫療工作的開展打了一劑“強心針”,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指南”性質的文件發布還遠遠不夠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
岳鵬告訴記者,安寧緩和醫療目前在我國還處于初級階段,需要制定更多細則和規范,例如安寧療護多學科團隊里的醫生、護士、心理咨詢師、社工、志愿者的工作流程應如何確定?工作范疇應如何劃分?工作質量應如何保障?對于團隊中不同分工的工作人員,應如何進行培訓?又應如何對其資質進行考核?其薪資待遇又該如何落實?這些問題均需進一步的法律規范和制度保障。
在寧曉紅看來,安寧緩和醫療的順利開展,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二者同樣不可或缺:一方面,沒有政策的指揮棒,安寧緩和醫療就無法順利開展;另一方面,安寧緩和醫療不是一個“創收”的產業,沒有資金支持很難“活下去”。資金一方面來自國家撥款,另一方面可以考慮依靠社會力量,吸引善款的支持。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文并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