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敏)目前,北京市有二級及以上公立中醫醫療機構41所,每千常住人口中醫床位1.17張、中醫師1.004人,均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全市擁有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32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 54 個,國家中醫重點專科133個,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項目13個,居全國之首。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副局長、二級巡視員羅增剛介紹,這十年來,北京市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中醫藥醫療綜合服務能力持續提升,中醫藥社會貢獻度顯著增強。與此同時,優質中醫藥資源下沉基層成效明顯,目前已建立5個區級中醫醫聯體,100家中醫藥健康文化體驗館,連續開展健康鄉村(社區)、健康養老工程、名中醫身邊工程、治未病健康促進工程,建立了名中醫團隊主動下基層服務的常態機制。
北京的居民真真切切能感到“方便看中醫,看上好中醫”。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將中醫服務帶到居民家門口。中心除了有19名中醫醫師、與知名中醫醫院建立合作之外,還建成200多平米的中醫館,里面有中醫診室、艾灸特色診療室、骨病中醫外治特色診療室、理療康復室、中草藥房和煎藥室等,電子針灸治療儀、火罐、艾灸無煙環保凈化裝置、電腦中頻藥物導入治療儀等設備也應有竟有,甚至還為社區居民提供中藥代煎和送藥到家服務。
這樣的下沉也體現在對周邊省市的輻射。北京中醫醫院副院長劉東國介紹,近年來,醫院對口支援工作的足跡涉及新疆、青海、內蒙古、山東、河北、山西、寧夏、四川等省市。培訓各地優才項目人才,開辦“鄉村醫生培訓班”,開展“萬名醫師下山村巡診”活動。此外,北京中醫院還組建“北京中醫醫院京津冀中醫醫療聯盟”,與雄安新區容城縣人民醫院簽署技術合作協議,與張家口等京津冀單位協同合作開通了遠程醫療合作項目等,極大地提升了受援單位人員的業務能力。
羅增剛介紹,十年來,北京高層次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也不斷加強,開展了首都國醫名師、首都名中醫、優秀名中醫、中青年名中醫學習宣傳活動,加強各級傳承工作室建設,全國率先啟動中醫藥傳統技能傳承工作室遴選工作等。
為了讓中醫文化深入市民心中,讓青年人也了解中醫文化,近年來中醫體驗館在各個社區落地,如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了“本草小象”中醫藥健康文化體驗館,將傳統中醫養生文化元素與國潮創意緊密融合,傳播中醫藥文化精髓,讓群眾感受中醫之美。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