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考公考編的熱潮下,敦煌考古編制崗無人問津讓媒體公眾感到意外。這是考古崗位招錄中的個例,還是普遍現象?考古人才如何更好地壯大發展?《新聞1+1》連線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霍巍,共同關注:文物多,人才少,文物保護如何好?
敦煌考古編制崗無人問津,究竟何因?
作為我國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數量最多、跨區域范圍最廣的文博管理機構,敦煌研究院設立的考古研究,因為帶編制的崗位無人報考而登上熱搜。人才難招的原因是什么?地域偏僻還是待遇問題?點擊視頻↓
(資料圖)
能降低招考學歷門檻嗎?
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霍巍:一般來說,如果要招考的崗位需要專業性人才,比如考古人才、文保人才,這個是沒辦法降低門檻的,因為只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才,才能夠適應這個崗位的工作。如果是別的崗位或許還有辦法,但在這些專業性很強的崗位上,門檻沒辦法降得很低。
如何改變招考思路?
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霍巍:怎樣才能做到不拘一格招到人才,這對敦煌來說也是一道考題,的確可以有一些設計。
①有沒有可能定向招收,比如本來就是從西部地區走出去的學生,他有家鄉情懷,對敦煌也能適應,定向去招收這樣的學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策略。
②在某些專業,比如美術,門檻相對來講沒有考古那么高,是否可以在年齡、學歷等方面適當放寬?只要他有真才實學,就把他招到敦煌來,也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文保事業,如何能有更多“年輕的樊錦詩”?
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霍巍:我覺得我們在培養年輕學生的過程中,要讓他們學習樊錦詩以事業為重的精神。比如川大培養的學生很多都是面向西部,現在“孔雀東南飛”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但怎樣讓我們培養的學生能夠真正下沉到基層,下沉到西部,下沉到像敦煌這樣最需要人才的地方,我個人認為培養學生高遠的志向,這不是空話。一個人要做事業,他要選好自己的點,敦煌這么好的地方全球矚目,是可以成就一番事業的。我去過敦煌很多次,條件已經有了很大改善,敦煌為年輕研究員在小孩的入學教育,本身的研究條件,科研環境等方面都提供了更好的環境,跟全國其他地方比起來并不差,就是地緣上沒什么優勢,偏遠一點。我們一定還會有一批有志青年去到敦煌,我堅信這一點。
如何看待山西“訂單式”文保人才培養的模式?
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霍巍:山西根據自身文物大省的特別需要,制定了定向給自己培養人才的模式,不要求很高的學歷,就是本科、受過系統培養的人才。我了解過,山西大學的師資力量完全能夠培養這樣的全科學生,這些學生下到基層,定點服務山西,是非常好的一個路徑。這就要求地方文物部門必須和高校聯手形成一個很好的培養機制。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