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腹地,駐扎著一群“林海衛士”,他們也被稱為“火瘋子”,哪里有火,他們就撲向哪里。90后森林消防員王德朋就是其中的一名“林海衛士”,他和隊員們一直守著大興安嶺這個祖國北疆的生態屏障,他說:“守護好它,不能讓它出一點兒問題。”
(資料圖片)
作為應急管理部內蒙古自治區森林消防總隊大興安嶺支隊莫爾道嘎大隊七中隊政治指導員,多年來,王德朋穿越火海、抗擊洪水,每一次戰斗,他總是那個開路先鋒,火勢越猛,他越勇,近4年,他參與過不下30次救援行動。
近日,王德朋被授予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他說:“我只是一個代表,我背后還有千千萬萬森林消防員,不僅我是‘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我想,他們都是讓人民滿意的森林消防員。”
森林大火像火車一樣快速“駛來”
2019年6月19日,內蒙古大興安嶺金河林場、莫爾道嘎、阿龍山、根河等多地發生森林火災。據統計,當天大興安嶺林場一共發生了18起火災,起火原因為雷擊火。
王德朋說,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尤其是無人區的火災,大多數火災都是由雷擊產生的,有時看似晴空萬里,一個干雷下來,就有可能引發森林火災。
當時,王德朋所在的中隊負責火勢最為激烈、地形最復雜、條件最艱苦的金河秀山林場火場東南線。在向火場挺進的過程中,王德朋看到,火場上空濃煙遮天蔽日,不時翻滾出紅色的“火舌”,火勢異常兇猛。同時,火場的植被是高山偃松灌叢,含油量非常高,一遇到火就著,一著就大,“是出了名的難打難救”。
他們抵達火場時,熱浪撲面而來,濃煙嗆鼻,救援人員幾乎很難前行,周圍被密密麻麻的偃松灌叢包圍著,原始森林里沒有路,他們只能用割灌機開路。然后,再用風力滅火機撲打火線。
一天凌晨,火場火勢迅速蔓延,迅速形成一片“火墻”,王德朋和隊員們站在巨大的“火墻”之下,顯得尤為渺小。王德朋作出判斷:“人不可能直接對‘火墻’進行撲打,需要開辟隔離帶。”
當時,救援人員已經連續奮戰多時,進入了疲勞狀態,但他們必須要與火線賽跑:一隊消防員負責堵截火線;另一隊負責開辟隔離帶,火線一度就要追上隔離帶。
火焰燒到隔離帶的時候,火勢有所減弱,消防員迅速采取“一點突破,強行推進”的戰術,王德朋說,那種情況下只能“強撲”。他帶著隊友們連續撲打火頭,最終,實現了對火線的快速封控。在救援時,王德朋和隊友們成功轉移了林場6名被困人員,疏散群眾20余人,守護林場的平安。
連續奮戰60余小時后,火勢被控制住了。截至2019年6月22日16時40分,所有火場全線合圍。王德朋說,這是隊伍轉制后打贏的第一場“硬仗”。
王德朋經歷的最驚險的一次火災發生在2017年,當年5月17日11時50分,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那吉林場發生森林草原火災,過火面積8400余公頃。
王德朋記得,這場火災救援中,林內小氣候風向發生突變,大火直接“跑”到了隊伍的大后方,大有將森林消防員包圍之勢。他回憶,當時“森林大火像火車一樣快速‘駛來’,發出嗚嗚的聲音”。
經過預判,王德朋提前讓所有撲火的救援人員撤到隔離帶,成功實施緊急避險。之后,他們再次返回火線進行撲打。9000余人經過三天三夜全力撲救,火場外線明火才被全部撲滅。
矢志林海中保護好祖國的“綠色長城”
這些只是王德朋所撲救的森林火災的縮影,與火災抗爭是王德朋和隊友們的常態。
王德朋所在的莫爾道嘎大隊七中隊有另一個人們更熟悉的名字——奇乾中隊,該中隊成立59年來,在全國唯一集中連片未開發的94.7萬公頃原始林區守了2.1萬余個日夜。
每當林區發生森林火災,這支隊伍常常是第一個出動、第一個參戰、最后一個撤離。
他們駐守的這片區域又被人們稱為“林海孤島”,這里一年約有6個月大雪封山,冬季甚至面臨零下53攝氏度的極端低溫考驗。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已是難事,他們還要在此練就一身撲火的本領,更是難上加難。
極寒的情況下,不少基礎設施需要經常保養、搶修。作為中隊的維修能手,奇乾中隊的“司爐工”王震為保障隊友們日常生活和訓練的正常運轉,連續9年春節不“敢”回家。
無人開采的原始林區意味著沒有路,也意味著充滿著未知的風險。王德朋和隊友們常常是靠著“鐵腳板”丈量森林,快速抵達前線。與王德朋一樣,很多森林消防員練都成了“山里通”“活地圖”。
王德朋希望,在每一次救援中,能夠帶著所有隊員平平安安地到達任務地域,非常圓滿地完成救援任務,然后安安全全地返回。
如今,面對“全災種、大應急”的救援任務要求,王德朋和隊友們需要學會更多、更強的本領,需要付出更多艱辛。王德朋說,奇乾中隊的消防員一定會守護好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好祖國萬里“綠色長城”。
扎根邊疆、矢志林海中是很多森林消防員共同的選擇。王德朋說:“不僅我們中隊,還有很多的基層單位駐守在祖國的林區,我們每一天都在面臨著未知的危險,想守好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守好我們所要保護的這片林海,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最滿意的答卷。”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3
頭條 22-09-12
頭條 22-09-12
頭條 22-09-12
頭條 22-09-12
頭條 22-09-12
頭條 22-09-12
頭條 22-09-12
頭條 22-09-12
頭條 22-09-12
頭條 22-09-11
頭條 22-09-11
頭條 22-09-11
頭條 22-09-11
頭條 22-09-11
頭條 22-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