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新華社南京8月23日電(記者朱筱、王玨玢)8月23日迎來處暑節(jié)氣。作為秋天的第二個節(jié)氣,處暑時節(jié)的氣溫有什么變化?對作物生長有何影響?氣象、農業(yè)專家為您揭秘。
關于處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的記載。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應用氣象學院副教授江曉東介紹,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jié)氣。處暑,即為“出暑”,意味著一般情況下,炎熱天氣即將結束,氣溫開始由炎熱向涼爽過渡。
處暑節(jié)氣后,太陽直射點繼續(xù)南移、太陽輻射減弱、副熱帶高壓南退,這一時節(jié)雖然還有些熱,但溫度已總體呈下降趨勢。“通常我國北方居民可以感到氣溫有明顯的下降,而在南方,特別是江淮和華南地區(qū),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仍會出現短期炎熱天氣,也就是‘秋老虎’。從今年來看,北半球多地入夏后出現高溫熱浪事件,持續(xù)時間長、強度大、影響范圍廣。”江曉東說。
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研究所研究員寧運旺介紹,處暑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林果和農作物陸續(xù)進入成熟期。農民們會搶抓農時,進行水稻施肥、除草等田間管理。這一時節(jié),秋熟作物多處于籽粒開始形成或充實時期,水稻一般處于孕穗期,對水分需求很大。此時下雨有利于作物生長發(fā)育、獲得豐收,因此有“處暑三朝稻有孕”“處暑雨,粒粒皆是米”等農諺。
處暑后天氣轉涼、降雨漸少,人體出汗明顯減少,容易出現疲憊感,產生“秋乏”,宜吃一些清熱、生津、養(yǎng)陰的食物,清淡飲食,多食果蔬。
“比如在處暑日,北京的居民喜歡購買‘百合鴨’,即用當季百合、陳皮、蜂蜜、菊花等養(yǎng)肺生津的食材來調制的老鴨。南京人則會燉上鴨湯,全家老小食用,以防秋燥傷身。”寧運旺說。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