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8月19日電 據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19日消息,中國駐美大使秦剛日前接受采訪時表示,美國確實存在“中國恐懼癥”,而且還在蔓延。他認為,美方應公正客觀地看待中國的發展意圖,牢記兩國共同利益和責任遠大于分歧。不應讓差異或分歧阻礙雙邊關系發展,成為對抗和敵視的理由。
秦剛日前接受半島電視臺英文頻道“底線”(The Bottom Line)欄目主持人、美國“旗語”新聞社及《國會山報》特邀編輯克萊門斯(Steve Clemons)專訪,重點就臺灣問題、中美關系回答提問。
秦剛在專訪中表示,中國致力于讓本國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但遺憾的是,中國被誤解誤判成美國的挑戰甚至威脅、試圖取代美國。我們希望與美方保持穩定、合作關系,因為我們認為中美有巨大的共同責任和共同利益。搞好中美關系符合兩國利益,符合國際社會追求和平、安全和攜手應對共同挑戰的愿望。
他說,中美關系的現狀非常令人擔憂,正在走下坡路。這是因為中國被誤解誤判,中美關系被恐懼而非共同利益和共同責任驅動。“我認為是時候把常識、共同利益和共同責任重新放到中美關系的中心位置了。分歧不應成為對抗的借口,也不應把我們引向對抗沖突的錯誤道路”。
針對“美國內涉臺言論不斷升級,是什么導致美國人對中國行為的擔憂和關切不斷加劇”的相關問題,秦剛回應,美國確實存在“中國恐懼癥”,而且還在蔓延。“我確實覺得在這個國家,仇亞情緒正在上升。中國科學家、中國留學生在美越來越感到不安全。我們各領域正常交流合作也受到這種恐懼的負面影響”。
此外,就所謂“中美脫鉤論”的相關問題,秦剛表示,中方不認為“脫鉤”符合中美任何一方的利益。鑒于中美的體量、影響力和責任,“脫鉤”將損害彼此和世界。
他同時指出,其次,中國不想“脫鉤”。我們希望雙方通過更多交流和合作,擺脫兩國關系的困境。為此我們需要遵循一些非常重要的原則。也就是說,中美關系應該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之上。
秦剛還表示,對中美之間的互信程度很擔心。出現這種狀態就是因為中國被視為挑戰,因為美國國內“中國恐懼癥”泛濫。將對方視為朋友或伙伴還是將其視為威脅或挑戰,是完全不同的。
如何恢復兩國互信?秦剛認為,需要回到最本源的東西,即美方應公正客觀地看待中國的發展意圖,牢記兩國共同利益和責任遠大于分歧。不應讓差異或分歧阻礙雙邊關系發展,成為對抗和敵視的理由。
他舉例稱,音樂劇《漢密爾頓》講述了美國首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的人生經歷。“漢密爾頓有一個政敵,就是當時的美國副總統亞倫·伯爾。他們在劇中并未善終,兩人進行了決斗。在決斗結束時,副總統伯爾懊悔道,世界足夠大,能夠容下我和漢密爾頓。”秦剛表示,“讓我們看看今天的世界和中美關系。我想借用伯爾先生的話說,世界足夠大,能夠容下中國和美國。我們不應讓200多年前的悲劇在今天重演”。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7
頭條 22-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