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立秋。一場大雨過后,天氣依舊陰沉悶熱。
一大早兒,楊英杰就急匆匆地要去母?!把a課”。英杰今年剛從唐山二十七中學初中畢業,已經被唐山一中錄取,馬上就上高中了。“怎么畢業了還要補課?”一旁的父親有些疑惑,他決定跟女兒一起去。
(相關資料圖)
9時30分,他們來到康復村,見到了老師和幾位同學。對這座特殊的小院兒,英杰并不陌生。她和同學們曾幾次到這兒參加公益活動,跟爺爺奶奶們越來越熟悉,但還不是非常了解他們的人生故事。
康復村是一個特殊的城市社區。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政府專門為傷殘人建設了無障礙住房,居民都是高位截癱患者。在這里,他們走出了心靈的陰影,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已經度過了46個年頭,創造了截癱人的生命奇跡。前年寒假來這兒時,英杰和同學們貼春聯、送福字,一起跟爺爺奶奶們包餃子,結識了朱德芹奶奶。
當再次走進朱奶奶家,英杰覺得很溫馨。朱奶奶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凈凈,床上擺放整齊的大紅證書和一枚枚獎牌,一下就吸引住所有人的目光,英杰明白這是今天的“重點”。因為那天老師在電話中交給的“任務”,就是說的這事兒,讓她們幫助朱奶奶完成一個心愿,把這些獎牌和證書捐獻出去。
朱奶奶說這都是她愛人王寶占得的。王寶占是唐山著名的殘疾人運動員,他非常熱愛體育,在輪椅上堅持訓練,不斷拼搏,曾多次參加國際、國內殘疾人運動會,在輪椅馬拉松、輪椅籃球、標槍、鐵餅、鉛球、射擊等項目中獲得32塊獎牌。2006年,年僅47歲的王寶占因病去世。
在以后的日子里,朱奶奶時常翻看證書和獎牌,心里念叨著愛人常說的那句話:“殘疾人也能為國爭光!唐山的殘疾人說到做到!”親友把獎牌當成了紀念物,拿走了16塊,留下的她珍藏了十幾年。
今年“7·28”之后,朱德芹覺得“寶占取得的成績屬于唐山,應該把獎牌和證書留給唐山,讓更多的人了解咱們唐山?!彼幌戮拖氲搅硕咧械姆狡夹iL。他們在康復村進行教學實踐,帶領學生們幫居民打掃衛生,還第一次在小院里升起了國旗。于是,她跟方萍說了自己的想法。
方萍沒有直接去做,而是把這事兒交給了剛剛畢業的學生們,這樣既可檢驗一下他們做事的能力,還能補一堂實踐課,讓學生們再受一次教育。學生們經過多方聯系,決定在立秋這天,幫朱奶奶把獎牌和證書捐贈到唐山地震博物館。
學生們給朱德芹獻上長壽花,贈送了自己設計的文化衫。英杰和3名同學披著綬帶,戴上白手套,端著鋪好紅色絨布的托盤,恭恭敬敬地蹲下,朱德芹把獎牌和證書仔細放在托盤中?!斑@是第二屆全國殘運會拿的獎牌,這是第五屆的,這是1994年遠南殘運會的,那回他拿了鐵餅、標槍、鉛球三項冠軍?!边@些獎牌的背后,是無數次的跌倒和傷痛,也是一個殘疾人運動員拼搏的收獲。這一刻,英杰感到盤子很重!
10時30分,在唐山地震博物館,英杰和提前等候在這兒的同學們匯合,然后,30名學生整齊列隊,在大紅條幅下舉行捐贈儀式。英杰介紹了王寶占的事跡,學校黨支部副書記陳潤宏講了暑假這堂大課的目的。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管理中心主任鄭湘軍鄭重地接過獎牌和證書,向朱德芹表示了敬意和謝忱,稱贊學校和學生的做法,并請學生們將收藏證書轉交朱德芹。
然后,學生們走進地震博物館中,聆聽著講解員的講解,去感知自己生活的城市。一張張圖片,一件件實物,讓學生們目不轉睛??吹秸鹎暗奶粕健⒄鸷蟮奶粕胶同F在的新唐山,在對比中看變化和發展。在那輛紅色的礦山救護車前,學生們知道了大災大難面前,黨和國家才是人民的主心骨;看到震后的簡易房和帳篷里的課堂,再想想現在舒適的家和校園,心里多了一本明白賬;看到曹妃甸和大南湖的景象,學生們贊嘆不已。他們知道了唐山從毀滅到重生,從全面振興到轉型發展的過程,這一切都是奮斗出來的,唐山真的了不起!不愧是英雄的城市。看到學生們認真的樣子,講解員崔琦說,在她13年的講解經歷中,還是第一次為畢業生“補這樣的課”。
英杰的父親感觸也很多。他認為孩子的成長時時刻刻與學校相關,教書育人每個細節都很關鍵。暑假補的這堂大課,對孩子非常有教育意義。
在現場,方萍與老師們交流,得知學生們有了“珍惜”的感悟,她挺欣慰。“每年的畢業季,看著學生們離開學校,心里總是舍不得。畢業生的這個暑假是學校教育的空白期,我們抓時間為學生補上一課,讓孩子們知唐山、愛唐山,將來才能更好地建設唐山。我們還可以再看看孩子們!”
最后,老師給學生們又布置了作業《怎樣把王寶占的自強不息和唐山抗震精神融入新的校園生活?》。
11時45分,大課結束。英杰和同學們走出地震博物館,雨又來了。大家撐開五顏六色的雨傘,結伴而行,背景是那座長長的紀念墻。腳下濕漉漉的,映出一個個年輕的身影,英杰說:“這是一場及時雨!”
【記者手記】
為這堂大課叫好
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從高中到大學,每到畢業季都有個特殊的假期,這不僅是學校教育的“空白期”,也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期。怎樣使這樣的假期在教育上不缺位、不落空、不丟失,二十七中的做法讓人眼前一亮。
這堂大課既是學校管理的創新,也是填補空白的方法,非常值得推廣。二十七中的舉措,體現了教書育人的宗旨,蘊含著責任、真情和文化的力量,為孩子們鋪就了成長的基石,讓他們的人生旅程更豐富更充實。
今天你以學校為榮耀,明天學校以你為驕傲。人不一定成功,但必須成長。成長是一個艱辛的過程,學校、家庭、社會都是大課堂。所以,家長喜歡這樣的大課,學生需要這樣的大課,社會支持這樣的大課。我們應該為這堂大課叫好!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
頭條 2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