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演兵場,火力密織、電波縱橫,一場聯合戰役演習激戰正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指揮所內,陸、空多維戰場態勢信息隨作戰進程同步生成、一網顯示。一條從指揮所到任務部隊、單兵及武器平臺的指揮信息鏈路貫通始終,為聯合作戰指揮提供可靠支撐。
“一網打盡”諸軍兵種戰情態勢的背后,凝聚著王道彬和戰友們創新攻關的心血。作為西部戰區聯合參謀部某局處長,王道彬始終在信息化戰場奮楫逐浪。
戰區成立之初,深耕信息領域多年的王道彬敏銳地意識到,信息化條件下作戰指揮越來越扁平化,構建一個指揮員直通單兵、單平臺的指揮系統是大勢所趨。
這類系統要建成什么樣子?達到何種效果?當時沒有任何先例可循。為此,王道彬一頭扎進訓練場,與特戰隊員一起訓練并組織技術人員觀摩演習。他和同事們廢寢忘食研討攻關,梳理相關特情。
歷經大半年努力,攻關團隊終于收獲成果。很快,一套小型化、集成化的單兵綜合信息系統研制成功,并投入實戰化訓練考核檢驗。
“我們指揮保障的供給側,要與部隊練兵備戰的需求側保持同頻共振。”王道彬并沒有就此停下腳步,隨著戰區演訓任務不斷拓展,他又將目光轉向某信息系統升級這一課題。
王道彬帶領團隊日夜奮戰,連續200多天與軍地專家反復對接需求、設計功能、試用改進。最后,研制升級的某任務指揮信息系統,成功把以往各軍兵種相對獨立的專業系統整合為一,打通了指揮所到任務部隊、單兵及武器平臺的指揮信息鏈路。該成果被推廣。
戰場是檢驗成果的試金石。在去年舉行的一場聯合戰役演習中,依托該系統的有效支撐,指揮鏈路貫通空地,多軍兵種末端實現精確指揮。某空中突擊力量轉場千余公里,直接投入戰場,特戰隊員多路索降直插“敵”指揮陣地。
從追求聯得通到實現可視化、實時化,在王道彬和同事們的努力下,今天演兵場上的“千里眼”看得更遠,“順風耳”聽得更清。
“戰場需求就是我努力的方向,多解決一個作戰問題,我們離打贏就會更近一步。”使命催征,王道彬如今把“全時備戰、隨時能戰、創新謀戰、一擊勝戰”作為奮進方向,不斷探索……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