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一名兩歲女童患上尖銳濕疣一事,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上個周末,微博用戶@許超醫生曝光這起罕見病例后,眾多網友都將憤怒指向了導致當事女童患病的責任人。正如多名醫學專業博主所科普的,尖銳濕疣主要是一種性傳播疾病,由HPV病毒引發,雖然也能通過非性直接接觸、間接接觸、醫源性感染和母嬰等方式傳播,但概率極小。目前,網友已聯系到了關鍵人物,確定了事發地,當地警方與婦聯已介入調查。
這名兩歲女童的不幸遭遇,既令人心痛,也令人震驚,它顯然突破了很多專業人士的心理底線。事發后,有醫生在網上發言稱:“希望孩子的父母早日報警,或者至少給個后續讓我知道他們在哪里,我來幫他們報。剛生完女娃的我,實在見不得這種事情,恨不能跑當地去親自調查。”這不僅是發言者一個人的想法,也是許多醫生與普通網民共同的心聲。不過,相比于隔著屏幕關注此事的大多數人,親自接診這起病例的當值醫生,才是除女童家長之外,最有責任也最有條件將此事上報的人。
基于對患病女童隱私的保護,我們并不知道是哪家醫院的哪位醫生接診了這起病例,也不知道最終幫忙報警的人是不是這位醫生。但是,不論當事醫生是否有相應的意識與覺悟,要在此類事件中將未成年人保護落到實處,都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保障,而不能只依靠醫生的個人正義感。
針對未成年人遭受不法侵害后,接觸醫生等專業人士的情況,我國已經建立了強制報告制度。2020年5月,最高檢、國家監委、教育部、公安部等九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的意見(試行)》,其中明確要求:醫生等密切接觸未成年人行業的各類組織及人員,在工作中發現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不法侵害的,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舉報,并按照主管行政機關要求報告備案。
依照這一要求,不管接診醫生自己如何看待此事,都有義務將相關情況主動上報給警方和行政機關。但在實踐當中,很難確定這項強制報告制度是否被嚴格落實。目前,相關要求暫時仍處在部分地區試點運行的階段。查閱資料可知,一些地方最近才根據《意見》制定出強制報告制度的本地規范,并向社會征求意見。而據互聯網醫學平臺“丁香園”介紹,我國醫生對強制報告制度的整體知曉度和適用率也并不算高。
2021年,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民政部社會福利與社會進步研究所副研究員徐富海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兒童保護強制報告制度:政策實踐與未來選擇》的論文。論文提出:“由于我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傳統文化、‘管孩子是父母個人事’的家庭觀念與未成年人保護機制不完善等因素,強制報告在實施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其社會參與性、操作性、強制性和系統性沒有發揮出來。”對此,有關部門還需研判形勢,采取更有力也更有效的手段,將強制報告制度推行下去、落到實處。社會各界尤其是醫務工作者,也要改變既有觀念,將對未成年人的關切轉化為實際行動,如此才能讓強制報告制度發揮出應有作用,保護好所有可能受到傷害的孩子。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