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湖南省教育廳發布《關于邵陽學院引進博士有關情況的通報》。
近期,邵陽學院引進博士一事引發社會關注。對此,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教育廳立即成立調查組進駐學院進行調查。
經查,邵陽學院沒有結合學院發展實際科學制訂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在博士人才引進等方面存在不當做法。學院黨委在此過程中論證不充分、決策不科學、工作不嚴謹,黨委書記彭希林同志負有主要領導責任。省教育廳已責成邵陽學院糾正不當做法。
(相關資料圖)
省委已對彭希林同志給予免職處理。
此前,據科學網消息,邵陽學院一則引進海外博士的公示顯示,該校擬“引進”23名海外博士,其中22名屬于該校工作人員“畢業返校”,1位屬于“校外引進”。
這23名博士均畢業于菲律賓亞當森大學,所學專業均為哲學(教育學),學習時間均為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只有兩年4個月。
引進這些博士的待遇可謂優厚:引進費35萬、科研啟動費15萬、過渡性租房補貼14.4萬,不需解決配偶工作增加引進費20萬。單個博士共計約84.4萬元,23位博士超過180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2021年11月26日發布的公告顯示,中心持續關注認證數據及相關舉報情況,現決定從即日起對部分院校的認證申請進行加強審查,而上述23名博士畢業的菲律賓亞當森大學赫然在列。
7月19日,中青評論發文稱:
高水平人才,從來都不是出國簡單鍍個金就能從天而降的,而是要經過規范、嚴謹的學術訓練。如果高校對自身發展沒有腳踏實地的規劃,而是機械追求“博士含量”,自欺欺人地批量制造海外“速成”博士,那么最終耽誤的只會是自己。
來源: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整理:陳茜)綜合自湖南省教育廳、澎湃新聞、《中國科學報》(見習記者 孟凌霄)、中青評論(作者任冠青)。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