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李亞萍 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張曉盈)7月22日上午,由中鐵二十三局參建的大(理)瑞(麗)鐵路大(理)保(山)段開通,這標志著歷經(jīng)14年建設、滇西南人民盼望多年的大瑞鐵路大保段正式通車,保山不通火車的歷史正式結(jié)束。大理到保山最快可實現(xiàn)1小時到達,昆明到保山最快可實現(xiàn)3.5小時到達。
大瑞鐵路是繼內(nèi)昆鐵路之后在云南投資最大的鐵路建設項目,是公認的國內(nèi)艱險山區(qū)地形地質(zhì)條件最為復雜的一條線路。線路上的三座隧道,被國鐵集團定義為“困擾和限制大瑞鐵路大保段開通的‘三座大山’”,其中兩座位于中鐵二十三局承建的大理至保山段二標管段內(nèi),即杉陽隧道和大坡嶺隧道。
杉陽隧道全長13.39公里,地處滇西地質(zhì)最為復雜的“三高四活躍”不穩(wěn)定區(qū),溜塌、突水、突泥、涌渣等地質(zhì)災害頻繁發(fā)生,施工期間發(fā)生各類不同規(guī)模的地質(zhì)災害700余次,而隧道最后200米更是遭遇了國內(nèi)外罕見的Ⅵ級圍巖突變,施工難度成倍增加。
大坡嶺隧道全長14.66公里,中鐵二十三局承建的出口段長7.3公里。隧道建設過程中溜坍、坍塌、塌方97次,高地溫、高地應力、突泥涌水、軟巖大變形等地質(zhì)問題并存。14年的施工中,該隧道共經(jīng)歷了3-6級地震98次,在我國和世界鐵路隧道建設史上鮮有。
面對罕見難題,中鐵二十三局的建設者迎難而上,從科學施工入手,邀請專家對特殊地質(zhì)地貌進行“會診”,遵循“巖變我變”的施工原則,摸清巖石“脾性”,及時調(diào)整施工工法和支護工藝等,以超人的意志和智慧的頭腦戰(zhàn)勝重重困難,為大保段先期開通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14年太難了,今天鐵路終于通車了,我非常激動和自豪。干好大瑞線,一生都光榮!”中鐵二十三局大瑞鐵路項目書記王守田受邀乘坐首發(fā)列車,坐在火車上看著窗外熟悉的景致,興奮地說道。
“干好大瑞線,一生都光榮”這句話是2008年項目進場之初給所有大瑞人帶來澎湃激情的口號,多年之后,這句話已成為建設者們心中的信念。中鐵二十三局董事長、黨委書記肖紅武介紹說,14年的建設歷程中,該局先后有1000余名管理人員奔赴建設一線,面對極端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他們帶領幾萬名建設者奮戰(zhàn)在橫斷山深處,經(jīng)受高溫缺氧等體能極限的磨煉,“14年中錘煉了一批干部,成長了一批隊伍,為企業(yè)發(fā)展儲備了寶貴的人才和團隊”。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