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社位于北京前門溫暖的BaoBao青年書店“溫暖一平方”直播間里,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科醫師張衛華(左)、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陳祉妍(中)就青年常遇到的心理問題與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展開對談。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姜蕾/攝
(資料圖)
“周圍人30歲前都結婚了,我該抓緊‘脫單’嗎?”“朋友有點‘戀愛腦’,我要‘潑冷水’嗎?”“上司讓我犧牲私人時間加班,我要服從嗎?”在大城市奮斗和生活的你,也許曾經或者正在遭遇以上這些困惑。日前,中國青年報社和騰訊綜藝《開始推理吧》聯合推出心理對談番外節目(以下簡稱“番外節目”),邀請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科醫師張衛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陳祉妍,在中國青年報社位于北京前門的溫暖的BaoBao青年書店“溫暖一平方”直播間,就失戀、孤獨、愧疚、焦慮等年輕人生活中面臨的問題,與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展開對談。
從故事中找到青年群體心理困惑,展開專業分析
《開始推理吧》中,姐姐偵偵為了“戀愛腦”妹妹佳佳,建立了“反渣男聯盟網站”報復“渣男”,姐姐自認為這是個很好的方式,但妹妹不認同,并且在感情里越陷越深。這段劇情折射出年輕人常常會遇到的關于親密關系的難題。
對此,張衛華表示,如果一個人在某個事件里投入過多情緒,則會影響其理性判斷。比如,妹妹佳佳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未獲得足夠的安全感,“自我在發展過程中沒有形成清晰的邊界或者界限”。
陳祉妍認為,在戀愛中如何更好地把握“愛自己”和“愛對方”之間的平衡,是很多人都要面對的問題。“當我們很愛一個人的時候,會把關注點全放在對方身上,會為對方的一顰一笑產生情緒波動,也特別想要為對方做一些事情——這是愛情帶來的自然反應。但是與此同時,我們需要知道,這個反應可能是‘狀態性’的,而關系的長久維持則需要一些智慧,把握自我和這段關系之間的平衡。”陳祉妍指出,“愛自己”是保護關系、保證幸福的根本。
針對節目中“幫妹妹報復渣男”的行為,陳祉妍提出,如果身邊親友在親密關系中受傷,我們應該去支持他們,“減少她(他)的自責和自我懷疑,提高她(他)的自信和自我價值感”。
心理專家依照劇情人物,從故事中找到年輕人情感共鳴點和群體心理困惑,立足“大眾化”出發點和目的,讓觀眾更加真切地感知到劇情的溫度以及專業分析的厚度。
結合現實提出“支持性”建議,為青年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在番外節目中,心理專家不僅根據《開始推理吧》“劇中人”的特質和經歷揭示心理現象,還結合現實生活提出“支持性”建議,為青年成長保駕護航。
節目中的宋漂亮受“社會時鐘”裹挾,想在30歲之前結婚,并因此感到焦慮。
在張衛華看來,網友們常說的“社會時鐘”,其實是“社會文化習俗對個體的影響”。“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形成這樣一個觀點、說法,本身是因為(社會時鐘)適合很多人的情況,也和大部分人的人生軌跡契合”。
陳祉妍認為,面對“社會時鐘”帶來的壓力,年輕人應該區分好“恰當的壓力”和“病態的壓力”。如果是病態的壓力,可能會導致年輕人采取一些“違反規律”的行為,也注定會換來消極的結果。
劇情中柯務酷的哥哥是被工作壓垮的,而“公寓”的很多物業公司員工也被壓榨:有的最長加班時間達48小時,有的員工被迫幫老板做私事。如何劃分“敬業”和職場PUA的邊界?面對“公私不分”的老板,年輕人應該如何應對?
陳祉妍提醒,雖然工作有時確實非常忙碌,但是當身體或者心理已經“報警”時,希望大家能更早地了解和覺察到“身心發出來的一些信號”。
張衛華強調,面對上司明顯超出工作范圍的私人要求,要敢于說“不”。如果每個人都能樹立起明確的“界限”意識,就可以一起營造更好的職場氛圍。
借助推理的“鑰匙”,解鎖“都市青年心理圖鑒”
從親子相處模式到伴侶親密關系,從家庭環境到職場氛圍,從個體心靈發展到群體精神動態,從日常小事到社會熱點……這檔沉浸式劇情推理綜藝并不滿足于“破案”“解謎”,而是借助推理的“鑰匙”,打開一扇通往每個年輕人日常生活與精神世界的大門。
在這扇“大門”后,觀眾既看見了熟悉的自己,受到啟發,反思自我可能存在的困惑與局限;也能看到社會上其他人的真實處境,對周圍環境形成更加全面、清醒、客觀而理性的認知,并樹立“互助意識”,為生活中每個需要得到心理支持的人提供溫暖和力量。
中國青年報社與《開始推理吧》聯合打造的該檔番外節目,在汲取各自平臺優勢的基礎上,完美融合了“專業感”和“綜藝感”。
番外節目帶觀眾穿梭在“11號公寓”的推理懸疑神秘空間與中國青年報社“溫暖一平方”這兩個時空中。在兩種氛圍奇妙的化學反應中,給觀眾們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推理心理課”,解鎖“都市青年心理圖鑒”。
遇到困難該怎么辦呢?當你遇到失戀、孤獨、焦慮,你該如何和這個世界交手呢?這檔番外節目告訴你:要愛護自己,相信自己,不要夸大每一次困難,一定要相信你的力量和周圍人的愛意,足以讓你走過所有荊棘與低谷,擁抱更好的未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杰群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