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讓更多人環保起來”,提起這個19歲時的夢想,如今的忻皓依然堅定,“現在也是這個夢想”。
7月22日,2022年世界青年發展論壇——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主題論壇將在京舉辦。作為“綠色浙江”環保組織聯合創始人,忻皓正忙著為論壇準備,要把有關美麗中國的故事講給世界聽,尤其想向世界展示中國青年參與環境保護的生動實踐。
忻皓的環保故事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2000年暑假,還是大學生的忻皓在騎行中看到沿途河道被污染、垃圾漂浮,他覺得,有必要做點什么,讓這條騎行環線干凈起來。
那之后不久,他成立了浙江首家民間環保組織“綠色浙江”,并開始思考要把“變綠”作為一項終身事業。不過,這個看似美好的設想沒有立即獲得太多的支持。
忻皓回憶,當時自己只想著號召更多人行動,直到真正扛起擔子之后才發現,行動的背后需要有資金支持、完整的組織架構和可持續發展的計劃等。一個個細小的進步構成了忻皓的綠色發展之路。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百丈鎮是一個山區鎮,忻皓在走訪發現,百丈鎮的毛竹覆蓋率在浙江省村鎮一級名列前茅,鎮里的半山村被譽為“中國毛竹第一村”。為了毛竹林的良性生長,一般生長六年以上的毛竹需要及時砍掉。
砍下來的毛竹在當地小作坊進行加工,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忻皓的“綠色浙江”最早的工作就是幫助毛竹生產作坊進行污染治理,他稱作是“經濟的生態化”。經過幾年,小作坊的治理有了成效, 忻皓又考慮在當地推行“生態的經濟化”。在請教了相關專家學者后,他決定請科技工作者幫助百丈鎮發展竹林經濟。
從竹林研學,到設計竹制工藝品,再到推動竹林碳匯……綠色經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不少青年勞動力回到村鎮,謀求綠色發展。
經過生態的經濟化發展,百丈鎮成為浙江省首批低碳試點鎮,半山村成了浙江省首批低碳試點村。忻皓感慨,“一開始村民們覺得低碳是挺深奧的概念,現在村子發展好了,低碳這篇文章有更多人關注到了。”
村鎮里的低碳文章不僅傳出了浙江,還走出了國門。2018年9月27日,浙江省推行美麗鄉村建設的“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被聯合國授予“地球衛士獎”中的“激勵與行動獎”,村民代表裘麗琴把浙江故事講到了國際舞臺。
頒獎典禮前,忻皓為裘麗琴起草了演講稿,寫的就是家里污水管接通前后的變化,“她在領獎時兩分鐘的發言,感動了很多人”。
在忻皓看來,青年不僅要善于將環保理念付諸實踐,更要勇于總結經驗,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讓更多人參與綠色發展。
此次青年發展論壇,忻皓期待能在氣候議題上,聽到來自各國基層社區的青年聲音,讓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真正落到基層,讓更多居民有機會了解綠色經濟,關注綠色發展。“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既保護好綠水青山,同時還能變成金城銀山。綠色經濟需要我們的智慧,需要技術加持,更需要全球的伙伴形成共識。”他說道。
更多內容,請點擊世界青年發展論壇官網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1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