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業態、新職業、新消費場景……數字經濟的發展,給當代青年的生活帶來了很大變化,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數字經濟的影子。
在世界青年發展論壇召開前夕,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進行的“青年與數字經濟”調查顯示(2014人參加),80.2%的受訪青年表示對數字經濟體驗好。對于我國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信心,當滿分為10分,受訪青年平均打出了8.1分。58.9%受訪青年期待未來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實現核心技術突破。
受訪者中,00后占33.3%,90后占45.4%,80后占21.3%。來自一線城市的占34.3%,二線城市的占36.5%,三四線城市的占19.6%,縣城或城鎮的占6.9%,農村的占2.7%。
80.2%受訪青年表示對數字經濟體驗好
近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2%。
23歲的馬寧來自河北滄州,她覺得數字經濟是一個龐大但又很生活化的詞匯。“數字經濟逐漸覆蓋了各個領域,像農業生產、社會治理、智能家居等”。
“數字經濟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馬寧覺得,數字經濟帶給人們很多新奇的感受,讓很多以前難以想象的場景得到了實現,“現在鄉村也有了快遞服務,上網也很方便,不少地方發展了智慧農業”。
“數字化的方式的確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今年55歲的王敬東是一名網約車司機,他覺得網約車的發展就是數字經濟的一種體現。“我們操作起來也沒什么難度,女兒稍微一指導我就上手了”。
調查中,80.2%的受訪青年表示對數字經濟體驗好,其中21.3%的受訪青年表示非常好。交互分析顯示,一線城市受訪青年體驗好的比例更高(85.2%)。
柴天浩是物聯網專業本科畢業生,即將攻讀研究生。他認為,數字經濟是一種依托互聯網發展的經濟體系,“我覺得物聯網行業依托數字經濟得到了充分發展。比如,智能家居的不斷優化,給人們帶來了更加便捷的生活體驗,就是數字經濟一個人文化的應用場景”。
“數字技術衍生出了新業態,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應屆畢業生沈昕覺得,數字經濟不只是一種簡單的經濟現象,更是一個綜合的經濟系統。“數字經濟的發展,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質,也更加便民了。像政務平臺的設置,讓很多事情都能線上辦理,節約了時間和經濟成本”。
對于數字經濟給生活帶來的變化,63.8%的受訪青年認為是生活更加便捷高效,54.8%的受訪青年認為是培養了新的消費習慣,51.8%的受訪青年認為是有了更多休閑娛樂體驗。其他還有:帶來新業態,拓展就業渠道(43.8%),可以共享更多線上資源(38.0%),有了更多創新創業機會(36.8%),更加靈活的工作生活方式(36.5%)等。
62.1%受訪青年覺得數字經濟發展面臨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問題
“我覺得數字經濟和數據安全分不開。”馬寧認為,在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個人隱私問題特別需要注意。“比如保護手機號等個人信息,還有在使用人臉識別時,這類生物信息能否得到保護”。
沈昕覺得,像大數據和算法推薦帶來的“信息繭房”也是需要注意的,“感覺與數字經濟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
馬鈺仲德是電信工程及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通過專業學習,他覺得目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還需要解決好3個問題。“第一是均衡發展,在相對落后的地區,較難使用信息化的系統和生產方式。第二,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類信息的處理量很大,如何實現全國范圍‘萬物互聯’是一個重點。第三是老齡化社會的影響,如何讓老年人接受數字經濟中的新事物,并且讓這些新產品服務于老年人,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數據顯示,對于目前數字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62.1%的受訪青年認為是存在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問題。其他還有:在不同群體、區域間存在數字鴻溝(55.4%),平衡數據保護與開放共享的關系(49.6%),傳統監管模式難以適應數字經濟需要(41.8%),算法決策一切的模式存在弊端(36.1%),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困難(32.1%)等。
58.9%受訪青年期待未來我國數字經濟實現核心技術突破
“現在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數字經濟帶來的便利,但并不是所有行業都已經很好地應用了數字經濟。”馬寧期待,數字經濟可以輻射更多領域,惠及更多人群。
調查中,對于我國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信心,當滿分為10分,受訪青年平均打出了8.1分,17.7%的受訪青年打出了滿分。
馬鈺仲德很期待傳統產業與數字經濟的結合,“希望數字經濟可以給傳統產業帶來新的活力和發展空間,也期待數字經濟的發展能夠解決好信息保護問題”。
某高校控制工程專業在讀研究生張世新覺得,目前數字經濟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但還可以在經濟發展上發揮更大作用,“期待更注重基礎性科技的發展,底層架構的升級非常重要”。
調查中,對于未來的期待,58.9%受訪青年期待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實現核心技術突破,55.0%的受訪青年期待完善監管和法律法規。其他期待還有:加大數字經濟在更多領域的應用(46.2%),夯實基礎設施(44.1%),加強區域間協調發展(40.4%),完善相關行業的社會保障(33.3%),推進國際間交流合作(31.3%)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山 實習生 金文 來源:中國青年報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20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