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30日電 著名紅學家、中國紅樓夢學會顧問、《紅樓夢學刊》名譽主編李希凡先生于2018年10月29日凌晨1點52分于家中仙逝,享壽91歲。
李希凡,男,1927年12月11日生于北京通州。祖籍浙江紹興,原名李錫范,字疇九。漢族,中國共產黨黨員。1953年畢業于山東大學中文系,1954年又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研究班。歷任《人民日報》文藝部編輯、評論組長、副主任、常務副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研究員。全國第二、八屆政協委員,全國第四屆人大代表,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1949年開始發表作品。195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1954年,李希凡與藍翎共同撰寫關于《紅樓夢》的研究文章,這篇題為《關于〈紅樓夢簡論〉及其他》的文章,發在《文史哲》雜志1954年第9期上。文章針對俞平伯的《紅樓夢》研究提出挑戰,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肯定,他們被認為是敢于向“大人物”開火的“小人物”,在全國產生很大反響。這就是紅學史上著名的“兩個小人物”事件。
李希凡的紅學研究有一個非同尋常的開端,在之后的研究生涯里,也有豐富的成果,著有《紅樓夢評論集》《弦外集》《紅樓夢藝術世界》《毛澤東文藝思想的貢獻》《京門劇談》等,主編《中華藝術通史》等。
李希凡曾為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年第三版的1974年印次《紅樓夢》作序。提倡文學研究走出繁瑣考證的泥窩。他認為,文學的研究應把重點放在文學作品對當代的反映和它的思想藝術成就,以及它的意識形態的內涵、特點和對文學史做出的特殊貢獻上。
李希凡與已故紅學大家馮其庸先生曾一起主編《紅樓夢學刊》,權威的紅學工具書《紅樓夢大辭典》也是由他和馮其庸共同主編的。他還擔任過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水滸傳》和系列電影《紅樓夢》的創作顧問。
馮其庸曾評價李希凡:“用唯物主義的研究取代唯心主義的研究,這是方法論的變革。應該說,《紅樓夢》研究成為新的面貌,就是從李希凡他們的文章開始的。”
(本文參考:新華社、北京青年報、華西都市報)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