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內河湖水質提升,河中魚的種類也日漸增多,本是用來改善生態水質的魚兒,卻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在河道里設置地籠等漁具捕捉。昨天,市水政監察大隊聯合市漁政、東城區河長辦等單位,對南護城河內非法捕魚行為開展專項整治,保護城市河湖“精靈”。
清晨5時,記者隨著執法人員來到南護城河玉蜓橋附近,工作人員兵分兩路,在河道南北兩岸沿河巡視,每路各配備了一條河道保潔船,兩名保潔員一人掌舵一人持鉤,溜邊兒尋找河底的地籠。保潔員手上拿的,是專門為撈地籠制作的特制工具,一端是個長約40厘米的大爪鉤,另一端是長長的繩子。岸上巡視隊查看岸邊是否有地籠繩索,水下大爪鉤順著河底滑行。
巡河10多分鐘后,北岸保潔船停下來,喊道“有地籠!”記者看到保潔員手中的繩子繃緊——大爪鉤鉤到了地籠。很快,工作人員將大爪鉤緩緩拉起,一條布滿水蘚的地籠逐漸浮出水面,船上的保潔員不停往船上拉,但不見盡頭,隨著岸上的水政、漁政工作人員的加入,這條長達30多米的地籠才被連拖帶拽地拖上了岸。記者看到,地籠里有泥鰍、巴掌大的魚兒、大小不一的田螺……工作人員趕緊破網,把網中的魚兒放生,然后用剪刀對地籠進行破拆,“為的是不讓這些非法捕魚者撿回去再利用。”兩條保潔船又順著岸邊往西劃,不到50米的距離再次撈出兩個長長的地籠,截至早上8點,共放生魚蝦10余斤。
“這些下地籠的人經常凌晨四五點來收魚。”一位經常在河邊晨練的老大爺告訴記者,“但他們不把地籠全撈上來,而是解開網口,把里面的魚兒倒出來就馬上撤。”神出鬼沒的非法捕魚者給執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市水政大隊新聞發言人汪政良介紹,多年來,南護城河、昆玉河以及三家店水庫是地籠密集的地區,這種捕魚行為對河道的生態平衡構成了極大危害,如果是在汛期,放置在河道內的地籠還會影響行洪安全。根據《北京市河湖保護管理條例》規定,禁止在河湖內實施毒魚、炸魚、電魚、設置攔河漁具等非法捕魚活動。“每年我們都會在河湖中投放魚類,保持水生態平衡。這類非法捕魚方式,不管大魚小魚全抓,會嚴重打亂河湖水生態平衡。尤其是電魚,能使所有生物死亡或失去生殖能力。”汪政良說,按照法規,非法設置攔河漁具的當事人如果被當場抓獲,會酌情被處以5萬元以下的罰款。
不法分子捕到的魚都去哪兒了?據介紹,大部分魚被他們拿到小市場、小攤位販賣,被一些不知情的市民買回家吃了或喂養寵物。“因為河道里的水都是中水,水中生長的魚是不能食用的。” 汪政良說,河湖水中的魚已經成為水體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本市今后將持續加強整治力度,市水政部門也呼吁,善待城市河湖“精靈”,請您手下留情,希望市民積極舉報非法捕魚行為,拒絕購買來路不明的魚蝦,共同維護來之不易的水環境。
為了更加有效地整治河道非法捕魚,東城區河長辦公室的人員今年也首次參與其中,利用河長定期巡河的力量,加大非法捕魚的整治力度。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