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2015年6月,國家開始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給予鄉村教師特殊的支持和關照。《計劃》已經實施近3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師無論是職稱評定,還是薪金待遇,都有了較大改善。
不過,有媒體調研發現,盡管音、體、美教師在鄉村學校更為缺乏,但是在職稱評定方面,音、體、美等副科老師評職稱反而更困難,建立起一套適應音、體、美教師的職稱評價方式是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
中國鄉村之聲記者李偉民:
最近有調查稱,盡管目前鄉村教師評聘高級職稱已經取消了外語和論文的基本要求,但有些縣(區)規定教學工作量和教學成績作為必備的考核項目,導致鄉村學校音、體、美等“小科”教師明顯“吃虧”,他們職稱評定的難度明顯增大。
音、體、美等科目授課時間較之語文、數學等科目的時間少,而課程往往沒有硬性的考試,學生的學習成果無法用直觀的成績或分數來呈現,這些都是音、體、美等科目的實際情況。因此,沿用工作量和教學成績的職稱評定方式,對他們來說有失公允。
少年兒童全面發展,音、體、美教育不能缺少。而且就我國目前來看,鄉村學校音、體、美教師缺乏更為嚴重,很多學校甚至無法開課。一方面缺少老師,另一方面又在職稱評定上讓老師不安心,矛盾更加嚴重。
對于這個問題,相關部門可以考慮單獨設置對音、體、美等科目教師的評定標準與評定比例,對申請評職稱的老師進行抽查與現場聽課,考察教師的教學進度是否足額完成,教學水平、教學能力是否優秀,學生是否能夠投入,等等。而這些也恰恰是一名教師必備的素質,雖然不如工作量、成績更加簡單直接,便于統計,但是也能夠客觀地反映一名教師的工作能力和態度。
另外,在采訪中我也發現,有的老師發揮特長,比如甘肅農村的一位音樂老師成立社團,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輔導學生,甚至自己掏錢給學生買樂器,有的學生甚至走上了音樂專業的道路,應當對這樣的老師給予鼓勵。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高度重視發展農村義務教育,推動建立以城帶鄉、整體推進、城鄉一體、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均衡發展,吸引人才到鄉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留住人才,造福農村學子。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