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獻的血液將發往解放軍第一零七醫院救治患者。無償獻血,挽救生命,鑄就大愛。祝您身體健康!”
4月3日上午10點10分,魯東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大四學生房煜獻血后收到來自煙臺市中心血站的一條短信。類似這樣的短信,房煜和家人已是習以為常。
從2012年5月房煜的父親無償獻血開始,到2015年7月房煜加入家庭無償獻血志愿者行列,6年間,房煜三口之家已經累計無償獻血24200毫升,相當于5個成年人身體血量的總和,挽救和延續了100多人的生命。
這是一場孕育于平凡的愛心“接力”。對23歲的房煜來說,獻血之舉最初來自父親的言傳身教。
房煜出生在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早年父母在平原縣城以經營建筑材料為生,2012年初因遭遇經營困境,不得不舉家搬遷,在德州市區租了一個20多平方米的門店,開了家只有6張餐桌的川蜀麻辣燙館。就這樣,父親采購食材兼廚師,母親既當服務員又當收銀員,生活逐漸安頓下來。
“爸,你的胳膊怎么了?”2012年5月的一個周末,在平原一中讀高二的房煜回到店鋪,見到右手臂上纏繞著黃色繃帶的父親,關切地問。“剛才去旁邊的超市,看到很多人在流動獻血車上獻血,我也獻了點血,手上的繃帶再過幾個小時就可以拿掉了。”父親拿著紅色的《無償獻血證》平靜地說。
兩人在椅子上坐下后,父親給房煜講起了一件讓他自己萌生獻血念頭的經歷。就在幾天前,父親去醫院探望一位年邁的親戚,當得知因血站庫存緊張,老人在醫院排隊等待輸血的情況時,父親心急如焚。如果不是因為血型不匹配,父親會毫不猶豫地給老人獻血。
“兒子,今天爸爸獻點血,不但能夠挽救和延續其他病人的生命,而且將來也方便自己。”父親的一席話讓房煜心動:“爸,那我什么時候也可以去獻血?”父親用左手拍了拍房煜的肩膀說:“你現在是長身體的時候,等你長大成人后就可以了!”
從那時開始,房煜便有了這樣一個心愿:長大后也要像父親一樣,做一個對社會有愛心、有責任、有擔當的人。
也正是從這天開始,房煜的父親會定期到德州市中心血站無償獻血。在父親的影響下,房煜的母親很快加入到無償獻血志愿者的隊伍中。6年來,房煜父母先后獻血20400毫升,父親還榮獲了2014~2015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金獎。
3年后,房煜決定把無償獻血作為自己的“成人禮”。2015年暑假,20歲的房煜同母親一起前往德州市中心血站獻了第一次血。此時的他已入讀魯東大學一年,并順利加入該校青年志愿者協會。
“房煜您好!您捐獻的血液經血站檢測,符合國家獻血標準,可用于臨床。期待您6個月后再次獻血。謝謝!”這條見證自己第一次愛心經歷的短信一直被房煜仔細保存在手機里。
盡管第一次獻血頭有點暈,但只要想到自己的血能夠挽救和延續他人的生命,房煜心里就十分欣慰。于是,他把自己獻血時母親用手機拍攝的照片加注了“我為祖國獻石油”7個字,發到了自己的QQ空間,很快引來身邊好友的一片贊許。
即使放假在家,房煜仍堅持這一公益行為。2018年寒假期間,房煜按照預約準時來到德州市中心血站二樓機采大廳,面對溫馨和熟悉的環境,穿鞋套、測量體重血壓、填表格、采血樣化驗,一切輕車熟路,扎針時護士告訴他有一點痛,需要一點點勇氣時,帥氣陽光的房煜靦腆地笑著說:“沒關系,我準備好了。”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采集,這次他捐獻了兩個治療量的機采血小板。
就在獻血10多天后,正在家復習準備參加就業應聘考試的房煜接到了德州市中心血站的電話,經山東省血液中心配型試驗,在配型成功的6位無償獻血志愿者中,房煜的血型與德州禹城市一名癌癥患者血型最相匹配,希望他能夠給予幫助。
2月6日,距上次獻血僅20天還不滿規定30天的情況下,房煜在父親的陪伴下再次來到德州市中心血站,為那位未曾謀面的患者捐獻了所需血小板。
在寒假結束即將返校前的2月28日,房煜又主動與血站聯系預約,希望為那位癌癥患者再獻一次血。這名年輕大學生真誠、無私的奉獻精神讓血站的工作人員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受到房煜的影響和感召,他所在的魯東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50多名同學先后加入了無償獻血志愿者的行列。
就在房煜加入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不久,母親在一次無償獻血時卻被德州市中心血站亮了“紅燈”:營養不良血樣檢查篩選不合格。為彌補自已不能跟丈夫和兒子一起獻血的缺憾,母親總是想盡辦法做好家里的生活保障,確保房煜父子倆獻血后的營養需求。
讓房煜印象深刻的是,每次獻血后母親總是做他愛吃的紅燒肉和西紅柿炒雞蛋,這待遇在他眼中已屬“奢侈”。
大學期間,體恤父母的房煜長期堅持在外打工賺取生活費,對自己“摳”得很,平日里難得的加餐都是在每次獻血歸來。有時在校門口小餐館里花11元吃碗烤冷面、兩個肉餅和豆腐腦,這頓“營養餐”對他來說已超出日常開支標準。
大學4年間,除積極參加魯東大學志愿者協會、魯東大學慈善中心組織舉辦的各種公益活動外,房煜先后在德州和煙臺兩地無償獻血10次,獻血量3800毫升。
今年6月,房煜大學畢業后將前往濟南某大型教育培訓機構工作,他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不管他走到哪里,從事何種職業,無償獻血將會堅持下去,會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帶動周邊的人,并且將來還要鼓勵支持自己的子女加入無償獻血志愿者的隊伍,把這份愛心和責任繼續傳遞下去。
“雖然我不認識那些病人,但能夠用我的血液延續他們的生命,這對我來講是件無比自豪的事情。”房煜用他的言行詮釋著當代大學生“誰的青春不熱血”的人生信條。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