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因被私人收藏而塵封已久的《EffetdeBrouillard》將在此次展覽中與世人見面。(資料照片)
“如果沒有了大霧,倫敦就不會那么美。”19世紀晚期,印象派大師莫奈在這座城市旅游訪問時曾發出這樣的感慨。這也就不難解釋,莫奈筆下的倫敦,無論是橋梁、議會大廈還是河流,都籠罩在霧靄之中。明年4月,這些作品將在英國國家美術館舉辦的莫奈大展中展出。這也是近20年以來,英國首次舉辦莫奈作品大展,并將首次聚焦畫家與建筑的關系。
莫奈最出名的畫作,莫過于他的睡蓮系列,也正因如此,他的畫展經常以自然風光為主題。而此次名為“莫奈與建筑”的展覽,分為“威尼斯運河”“倫敦橋”和“魯昂大教堂立面”三個章節,共展出莫奈作品70余幅。屆時,這位印象派大師筆下的魯昂大教堂、巴黎圣拉扎爾火車站、威尼斯建筑以及倫敦的議會大廈、滑鐵盧大橋和查令十字橋等建筑,將清晰呈現出他繪畫生涯的發展軌跡。
英國國家美術館館長加布里爾·菲納爾迪說:“建筑本身與它們所處的環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莫奈藝術實踐的一個焦點。”正如莫奈在1895年所說:“其他畫家畫一座橋,一幢房子,一艘船……而我卻想把橋、房子、船周圍的空氣都畫上———在這些空氣中,你能發現光之美。”展覽將反映莫奈如何通過建筑繪畫探索“陽光,霧和反射的魔力”。
不過,這個正在規劃中的莫奈大展也引發了一些爭議:盡管距離上次大型莫奈回顧展已經過去了近20年,但近年來,他的作品在各種小型展覽和集體展覽中頻頻亮相。莫奈是否被過度消費?人們對于莫奈畫作的需求是否已達到飽和?
對于這些質疑,菲納爾迪予以了回擊。他斷言,公眾依然需要莫奈。“他是一個具有非凡創造力的藝術家。他的影響力如此廣泛,我認為我們應該每十年舉辦一次莫奈大展。”
菲納爾迪同時透露,這次的畫展中,將有四分之一的展品來自私人藏家。這就意味著,不少塵封已久的畫作將首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之中。事實上,要找到這些久未露面的畫作,英國國家美術館頗費了一番周折。比如,這次將展出的一幅名為《Effet de Brouillard》的畫,在莫奈的權威畫作目錄中被列為私人收藏,只占據了一張郵票大小的位置。
此次莫奈大展的策展人之一,藝術史學家理查德·湯姆森在目錄中見到這幅畫之后,就念念不忘。1871年到1878年,莫奈居住在位于塞納河畔的度假勝地阿讓特伊鎮,在這里,誕生了不少莫奈的名作。而《Effet de Brouillard》所描繪的,正是這座小鎮的景象。在畫中,霧靄籠罩中的房屋朦朧可見,湯姆森意識到,對于“莫奈與建筑”大展來說,這將是完美的展品。
有趣的是,他翻遍了圖書館和檔案館的資料,都沒能找尋到蛛絲馬跡,卻最終通過網絡搜索找到了這幅畫的下落。網絡搜索顯示,這幅畫剛剛在美國新奧爾良市被出售。湯姆森立刻與這幅畫的新主人取得聯系,而后者也很樂意將《Effet de Brouillard》出借給英國國家美術館進行展出。“追尋這些散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畫作本身就令人興奮。”理查德·湯姆森說,“這些作品是莫奈繪畫生涯拼圖中缺少的部分,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展覽,將這幅拼圖完美呈現給參觀者。”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