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記者 李潔瓊
暑假即將結束,博物館熱度仍然不減。
(資料圖片)
打開社交媒體,搜索 " 博物館 " 這個關鍵詞,能找到很多相關信息。與之一起登上熱搜榜的,是另一個熱門詞條 " 研學游 "。這個暑假," 博物館研學 " 火了。數據顯示,今年暑假,博物館研學產品訂單暴增 235%。
走進博物館,到處都是青少年的身影。當我們欣喜于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熱情時,也從相關話題討論中注意到 " 博物館研學熱 " 背后的一些問題。網友們提醒:" 千萬別讓好好的博物館研學熱變了味。"
人們的擔心是有道理的。部分商家擠占公共資源的營利行為,使 " 博物館研學熱 " 因 " 蹭 " 而變味。
作為公益性文化場所,大部分博物館是免費開放的。這份 " 免費的午餐 " 不僅公眾歡迎,顯然也受到部分商家的垂涎。據報道,有研學團推出的故宮 " 私享團 ",一次收費開價高達 1000 元。不僅如此,還有旅行社、研學團 " 蹭 " 起了熱門博物館、展覽的流量,將 " 直播間 " 直接搬進了展廳,售賣博物館講解、研學項目等產品 …… 盡情發揮其 " 蹭 " 技。
當然,說到 " 蹭 ",少不了無孔不入的 " 黃牛 "。向來哪里有熱度就去哪里的 " 黃牛 ",自然也不會放過這份 " 免費的午餐 "。被 " 黃牛 " 包圍的博物館,原本免費入園的南京中山陵收費 30 元、南京博物院 50 元 -80 元、陜西歷史博物館 120 元 -130 元、蘇州博物館 130 元 …… 免費開放變成有償參觀,加重了游客的經濟負擔,還干擾了博物館的正常運營。
除了 " 蹭 ",還有一個 " 鬧 " 字,讓博物館和公眾不勝其煩。這個 " 鬧 ",既指表面上的喧嘩吵鬧,比如孩子穿梭打鬧、" 講師 " 聲嘶力竭等,讓靜謐優雅的文化場館變成了喧鬧的 " 菜市場 ",不但影響廣大游客的參觀體驗,甚至有可能造成安全隱患;也指一些研學游成了熱鬧的觀光旅游,無 " 研 " 無 " 學 " 只有 " 游 "。有參觀者反映,在博物館看到研學團學生們排排坐,不觀展不看文物,卻低頭玩手機;有些 " 講師 " 講解歷史知識不嚴謹、不準確、不科學,給學生們灌輸了一肚子 " 野史八卦 ",不僅誤人子弟,還造成對歷史文化的曲解、對公共資源的濫用。
" 博物館熱 " 因 " 蹭 " 因 " 鬧 " 而變味,一些低效、無效甚至是負效的研學游,不僅增加參加者的家庭負擔,還給孩子的教育帶來負面影響。
本來美好的 " 博物館研學熱 ",被這一 " 蹭 " 一 " 鬧 ",失了真研真學的本色。
暑假即將結束,暑期 " 博物館熱 " 也將告一段落。但相關部門、博物館、學校、市場機構、家長們等需要鄭重對待一些新的課題:研學游研的價值與游的方法是什么?如何更好維持住這份熱衷和認同?" 博物館研學 " 的質量、價格到底誰來管、怎么管?研學游的 " 游 " 和 " 學 " 如何平衡?熱門博物館 " 一票難求 " 的問題如何破解?等等。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當充滿厚重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博物館與嗷嗷待哺的莘莘學子相遇,碰撞出的應當是知識的火花。讓學生們 " 乘興而來,滿載而歸 ",才是真正的 " 博物館研學 "。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