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眼中,構筑了上下游一體的神華,凈利潤應該是非常穩定的,但這份中報可能讓大家大跌眼鏡。
半年度神華營收 1694 億,YoY 上升 2.3%,經歷過二季度市場煤價格的大幅下跌,這個營收水平確實穩健,但凈利潤只有 333 億,剛好落在預告的中值,YoY 下滑 19.2%。
(相關資料圖)
分季度看,Q2 歸母凈利潤僅 146.8 億,同比減少 65 億(YoY -30.6%),環比減少 39 億(QoQ -21%)。
讓大家大跌眼鏡的首先是二季度同比減少 30.6%,看起來一點都不穩健。業績預告時,我有給大家解釋去年二季度有充回 2021 年多計提的所得稅,影響約 30 億。
1、所得稅影響
本次中報中給出了明確的數字,如上圖。
去年上半年的稅前利潤更好,實際應該交稅 94.6 億,但 2021 年由于西部大開發稅率優惠政策不明朗多提了 28 億,稅務說這是你自己計提的我不要,所以在去年二季度充回,導致當季度只交了 65 億的所得稅。
今年情況反過來了,按說收成不好實際應該繳 84 億的稅,但不知道哪位大神在往年少交了 11.6 億的稅,今年得補回去,導致繳了 96 億的稅。
一來二去影響了利潤差額 40 億,按照實際的數據,因為運營導致凈利潤同比減少只有 25 億,同比下滑 13.7%,這么一看眼鏡是不是就不用掉下來了?
如果要問為啥補稅是發生在二季度而不是一季度?一會再說。
2、運營業績
在運營上,煤炭對神華的影響最為顯著。
上圖是神華煤炭的銷售結構,至少可以看出:
1、年度長協價格非常穩定,同比僅下滑 2.5%,但年度長協的銷量增加比較多,接近 20%。
2、月度長協價格基本持平,銷量下滑 14%。
3、現貨量價齊跌,都下滑 11%+;坑口銷量和價格都有一定的增長,但對營收作用有限。
因此,去年 5 月份要求自有資源的 80% 要用于保供的政策,改變了神華煤炭業務的銷售結構,更多的資源用于價格更低的年度長協。加上更加市場化的月長協(大部分是貿易煤)和現貨的價格下跌,使得煤炭分部營收減少 53 億,毛利減少 65 億。
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正如中報管理層強調的:積極落實國家有關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履約和價格政策,高標準完成年度訂貨任務,高質量履約兌現,以量足價穩彰顯央企擔當。
而且這個工作是放在第一位的。
受益于煤炭價格下跌,火電業務的毛利同比改善 21 億。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煤炭企業的所得稅稅率是 15%,而大部分火電廠的稅率是 25%,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上下游一體化的作用。
鐵路方面,由于檢修費用和人工成本的上漲,毛利減少 13 億。
港口、航運和烯烴業務,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毛利減少 10 億。
3、凈利潤環比對比
一季度煤炭銷售 7940 萬噸,二季度為 7990 萬噸,自產煤銷量基本一致。由于煤價下跌主要發生在二季度,因此環比業績的變化更有分析價值。
二季度凈利潤 148.8 億,環比減少 39 億,下滑 21%。簡化的利潤表如下:
首先看到利潤總額環比僅僅減少 19 億,但由于二季度所得稅環比增加了 19.5 億,直接導致歸母凈利潤減少 39 億。
前面說到補稅的情況,一季度稅率只有 15%,二季度高達 25%,由于二季度的運營業績是比一季度差,繳納更多的所得稅顯然不合理,只能解讀為 11.6 億的補稅行為發生在二季度。
拋開所得稅的影響,從利潤總額的角度,環比下滑 7.6%,考慮到營收下滑 5.3%,這個業績屬于比較正常的表現。
自產煤業務,Q2 營收 437.4 億,環比減少 17 億。
上圖是神華煤炭銷售對比:年度長協的價格和銷量都非常穩定,這塊業務是什么的定海神針;而由部分自產煤構成的月度長協和現貨的價格下滑 10%+;坑口的售價下滑 5%。
整體上導致營收減少 17 億,對于 400 億 + 營收規模的業務,這個減少量是比較穩定的。
導致環比業績不及預期的更多出現在成本端,自產煤 Q2 成本 246 億,環比居然增長 16 億。
神華一季度的自產煤生產成本 169.4 元 / 噸,而半年度生產成本為 188 元。考慮到兩個季度的自產煤產量基本一致,可以大致測算二季度單位生產成本高達 206 元,噸煤成本的環比增長是非常夸張的。
以下為 H1 和 Q1 的自產煤生產成本結構對比:
導致噸煤成本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成本的環比上漲,H1 相對與 Q1 增加接近 20 元,增加一個季度的成本約 16 億。
最近三個季度的應付職工薪酬科目可以看出端倪。
Q1 只計提應支付薪酬 23 億,而 Q2 計提了 52 億,多了接近 30 億。
而一季度和二季度已經支付給員工薪酬的現金分別為 86 億和 79 億,意味著 Q2 和 Q1 的薪酬為 131 億和 109 億,環比增加 22 億(QoQ: 20.2%)。
不過在 2022 年,神華同樣在二季度大幅計提了應付薪酬。
從同比已經支付的薪酬看,Q2 已支付 79 億,同比增長 4%,低于 Q1 接近 20% 的增長率,從這個角度看,神華的薪酬支出在降速。
通過環比數據對比,我們可以看到環比下滑 21% 更多是由于稅收因素和季節性的人工成本計提的因素。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市場煤價格大幅下跌對神華的煤炭業務的影響相對有限,尤其是在有火電業務的情況下。
更確切的說話或許是:對于神華運營來說,Q1 和去年 H1 并沒有報表上體現的那么好,今年 Q2 也遠遠不是報表體現的那么差,在煤價下跌的背景下,個人對這份答卷比較滿意。
當然仍然有問題需要跟蹤確認:
比如神東的凈利潤水平下滑幅度超出預期,除了稅收和煤價外,應該有其他影響因素;
比如鐵路業務的毛利率下滑什么時候會結束?
/xz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