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7 日,890 路公交已恢復全線運營。圖為 890 路下葦甸公交站,村民們排隊乘車。本版攝影 / 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公交場站的院墻都被洪水沖垮。
下葦甸公交場站內,不少房屋都進了水。
(相關資料圖)
890 路公交恢復全線運營,途經門頭溝城區,方便村民采買物資、進城辦事
8 月 17 日 11 點,一輛 890 路公交駛入終點站——下葦甸站,十幾名乘客陸續下車,其中不少乘客手上都拎著大包小包的物資。受水災影響,890 路停運、區間運行多日,使不少居住在門頭溝下葦甸、丁家灘、隴駕莊村等地的村民出行不便。
隨著石擔路、109 國道等道路通行條件逐步恢復,從 8 月 16 日開始,890 路公交正式恢復全線運營,從下葦甸直達北京西站南廣場,途經門頭溝城區,方便居住在山區的村民采買物資、進城辦事。
記者了解到,為了保證 890 路及時恢復全線運營,北京公交集團第八客運分公司提前做好各項準備,保障受災地區的公共交通盡快恢復正常。
沒恢復前出門只能是 " 伸手攔車 "
走進 890 路下葦甸公交場站,隨處都能看到洪水過后的痕跡,院墻多處被沖毀,地面上也出現了幾道裂縫,雖然院內的淤泥已經被基本清理干凈,但一些角落還是留下了厚厚一層土。
場站外的公交站附近,不少村民正在清理自家屋里的淤泥和雜物。" 公交車恢復運行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至少能回家看看受災情況。" 住在下葦甸村的李大媽 16 日就坐著 890 路公交趕回來收拾屋子,雖然屋內進水不太嚴重,但冰箱里的東西都長毛了,她花了好一陣子才清理干凈。" 隨著道路逐步恢復,重建速度也會加快,要不了多久我就能搬回家住了。" 李大媽說。
對于還住在村里的老人來說,這趟公交線路的恢復就顯得更為重要了。自從 8 月 16 日 890 路恢復全線運營后,不少老人才第一次離開村子,去城區采買生活物資。一位老人告訴記者,公交線路沒恢復前,他們出門只能是 " 伸手攔車 ",讓好心人捎自己一段路。
在公交場站的備班室內,駕駛員王隴進正等候出車。" 這兩天坐車的村民特別多,很多都是老人,大家都盼著公交車趕快恢復運營。" 王隴進告訴記者,8 月 16 日,他上班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 太好了,公交車終于恢復了。"
對 7 月 31 日的情況,王隴進記憶猶新。當天,他行車至馮村路段,看到交管部門將道路封閉,一打聽才知道前方出現了洪水斷路。為了確保安全,公交車停留在原地等待調度,而這一等就從 10 點等到了 18 點,隨著雨情穩定,這些困在半路的車輛才被陸續安排停放到其他公交場站。
" 那會兒山區的路都不能通行,大家也沒地方去,我們停車的場站正好離我家挺近,我就把同事們領回了家,在我那里睡了一晚。" 之后,王隴進和同事們很快投入到工作中," 場站受損嚴重,得抓緊時間搶修、清淤,還有很多同事接到了轉移受災群眾的任務。"
洪水來勢兇猛 幸虧人車提前轉移
同樣與山洪 " 正面較量 " 的還有 890 路線路長鄧德禮。從 7 月 29 日開始,他就在下葦甸場站值守。" 我們提前把公交車停在場站內地勢較高的地方,洪水來的時候,順著路過去得很快,連院墻都被沖塌了,好在公交車停在高處,沒有受損,車隊人員也都及時轉移了。"
裹挾著泥沙,洪水在場站的院墻上沖出了好幾個豁口,徑直向著地勢較低的辦公區域而來,從發現洪水下來,到水位線上漲到接近胸口的位置," 最多只用了 3 分鐘,腳底下好像有大魚在撞自己,根本站不住。" 鄧德禮回憶說。
這兩天,890 路下葦甸公交場站基本打掃干凈,不過墻上還殘留著洪水留下的水位線印跡??粗@一道道水跡,鄧德禮回憶說,當時他正在和同事挨個屋檢查有無人員被困,順手再搶救一些重要物資,最開始進屋時只需要蹚著水走,很快水就沒過了腰部。
當鄧德禮確認沒有人員被困后,水勢已十分迅猛,屋門無法正常打開,他和一個年輕的同事便趕快從窗戶跳了出來。因為擔心被洪水沖走,鄧德禮一把抱住了一個漂過來的塑料桶,讓同事抓緊自己的腰帶,一點點貼邊挪了出去,轉移到高處時才感覺腿累得直發抖。" 我在場站值守負責安全問題,當時也沒顧上想別的,就是想著同事別出意外,過了兩天才覺得有些后怕。"
" 路搶通了,公交車也要趕快通 "
890 路車隊支部書記宗凡說,從 8 月 16 日起,此前采取區間運營的 890 路恢復全線運營,目前,890 路的運營車次與客運量與暴雨前的數據基本持平。
為了做好暴雨后的線路恢復工作,890 路車隊做了多項準備。首先是在其他場站為職工準備了宿舍,方便司機交接班時住宿、休息。同時,加強車輛檢修,確保車輛性能安全可靠。車隊安服部門也提前對線路情況進行反復查看,確保車輛運行時的安全,并提醒司機一些運營時的注意事項。對于受水災影響嚴重的場站,也安排人員提前做好打掃、清淤工作,并進行環境消毒。
對于 890 路公交而言,恢復全線運營要克服的困難不僅是這些。這條線路的不少駕駛員都住在門頭溝山區,由于洪水侵襲,很多人家里也遭了災,損失嚴重。" 考慮到這些情況,我們沒有要求駕駛員們一定要克服困難保障運營,但大家心特別齊,能來的都趕來幫忙,很快場站就收拾干凈了。" 宗凡說。
890 路駕駛員張春輝就住在下葦甸村,他家也進了水。安頓完家人、簡單收拾屋子后,這位老司機便重返工作崗位,到車隊場站清理淤泥、收拾房屋。" 停運的公交線路早點恢復,村民的出行、生活才能有保障,大伙兒的想法就是路搶通了,公交車也要趕快通。"
8 月 17 日上午,熱心的張春輝又順手做了件好事。由于通信企業架設的臨時線纜出現松動,有兩根線纜落在公交站前,影響了乘客上車與公交進站。發現這一情況后,他從地上找到一根廢棄的鐵絲,小心地將線纜拽了起來,用鐵絲固定在路旁的電線桿上,并反復確認是否已經綁牢。" 雖然這不是我們的職責,但為了讓乘客出行能盡量安全些,這些事兒我們也得做。" 張春輝說。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