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5 日,由陳凱歌執導的國慶檔電影《志愿軍:雄兵出擊》三部曲宣布殺青,并發布殺青特輯及海報。該貼發布的小丑造型海報引起網友爭議。
電影《志愿軍:雄兵出擊》官方微博 8 月 15 日發布的小丑海報。
15 日 15 時 26 分,@小演員張熙然 也在自己的微博轉發了上述海報,同時還有一張自己卸去小丑裝扮之后的笑容海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對于一部講述志愿軍的電影為何選用一張小丑造型的海報,眾多網友表示了不解。有網友就留言:我很難理解在宣傳志愿軍戰士英雄氣概的影片中,出現這樣一個 " 鬼 " 造型,是想表達什么?
有網友則援引電影原著內容表示,角色李曉幼時美國養父虐待并作為賺錢工具對待,(海報)意在表現西方人當時對黃種人的歧視與不公。
對于這個解釋,還是有網友表示," 原著角色有這么一段經歷所以有這個扮相能理解,但你拿這個放人物宣傳海報做宣發實在是太迷惑了 "。
17 日下午,@電影志愿軍雄兵出擊 官方微博回應了上述爭議:
我們看到很多網友對幼年李曉的人物造型表示不理解,所以要跟大家講講李曉這個角色的成長背景:
新中國成立前,幼年的李曉在戰亂中被外國人收養,她被 " 養父 " 要求扮成小丑跳舞,在宴會上供人取樂。也就是大家看到的這個造型。這是李曉屈辱的幼年時代,也是舊社會受盡列強欺辱、顛沛流離的戰爭孤兒的縮影。讓人民不再受辱,這就是歷史不能被忘卻的意義。
針對官方回應,多位網友表示宣發應多用心," 既然宣發就把背景因素解釋清楚,否則不明不白,被誤解也是咎由自取。"
公開資料顯示,8 月 15 日,由陳凱歌執導的電影《志愿軍》三部曲宣布殺青,影片自 2022 年盛暑開拍,歷經三百多個日夜。《志愿軍》三部曲以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英雄群像為主角,講述了自 1950 年 10 月至 1953 年 7 月三年間的恢弘歷史,這也是影史上首次如此全景式、多線程地再現這場 " 立國之戰 "。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志愿軍:雄兵出擊》將于今年國慶上映。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6
頭條 23-08-16
頭條 23-08-16
頭條 23-08-16
頭條 23-08-16
頭條 23-08-16
頭條 23-08-16
頭條 23-08-16
頭條 23-08-16
頭條 23-08-16
頭條 23-08-16
頭條 23-08-16
頭條 23-08-16
頭條 23-08-16
頭條 23-08-16
頭條 23-08-16
頭條 23-08-16
頭條 23-08-16
頭條 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