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陳李濟工作人員正在制作大蜜丸。
圖片為謝焜敏攝(人民視覺)
陳李濟第十七代傳承人正在為市民演示傳統大蜜丸制作工藝。
圖片為謝焜敏攝(人民視覺)
顧客正在榮寶齋挑選文房四寶。
圖片為本報記者伊霄攝
榮寶齋外景。
圖片為本報記者伊霄攝
非物質文化遺產木版水印制作工藝流程
勾描
把不同的筆觸和顏色分版,同一色調的筆跡劃歸于一套版內,再描成稿子。
圖片為本報記者伊霄攝
非物質文化遺產木版水印制作工藝流程
雕刻
將勾描好的墨稿粘在平整光滑的木板上付刻。
圖片為本報記者伊霄攝
非物質文化遺產木版水印制作工藝流程
印制
各分版刻成后,依次逐版套印成畫,復制出原作的藝術風格。
圖片為本報記者伊霄攝
廚師正在將餃子裝盤。
圖片為本報記者張丹華攝
廚師正在直播制作“百花迎賓宴”。
圖片為本報記者張丹華攝
顧客正在品嘗德發長餃子。
圖片為本報記者張丹華攝
數據來源 商務部
今年年初,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文物局、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印發《中華老字號示范創建管理辦法》,推動老字號創新發展,促進品牌消費。
中華老字號,是指歷史底蘊深厚、文化特色鮮明、工藝技術獨特、設計制造精良、產品服務優質、營銷渠道高效、社會廣泛認同的品牌(字號、商標等)。目前,我國有中華老字號1128家、地方老字號3277家。全國老字號年營業收入超過2萬億元,在消費促進、產業升級、文化引領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打造中國品牌,培育和發展中華老字號和特色傳統文化品牌。”本期視覺版聚焦北京、廣州、西安的3家老字號,記錄他們如何守正創新、傳承發展,滿足更多消費需求的故事。
——編 者
廣州陳李濟
廣州陳李濟創建于1600年,迄今已有423年,歷史上是與北京同仁堂、杭州胡慶余堂齊名的南藥代表。陳李濟擁有“追風蘇合丸”“烏雞白鳳丸”“補脾益腸丸”等知名產品,是“中國馳名商標”和“中華老字號”。
北京榮寶齋
北京榮寶齋前身“松竹齋”始建于1672年,1894年更名為榮寶齋,至今已有300余年歷史。擁有“木版水印”和“裝裱修復”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改革開放以來,榮寶齋逐漸轉型為集書畫經營、文房用品、木版水印、裝裱修復、展覽展示、教育培訓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企業。榮寶齋是“中國馳名商標”和“中華老字號”。
西安德發長
西安德發長創建于1936年,是“中華老字號”品牌,以經營具有濃郁特色的餃子宴而聞名。2007年,德發長餃子制作技藝被列入首批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外游客品嘗陜西特色風味、領略古長安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頭條 23-08-08
頭條 23-08-08
頭條 23-08-08
頭條 23-08-08
頭條 23-08-08
頭條 23-08-08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