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生大王:有朋友在聊消費觀,也想說說我的。先說好啊消費觀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只有角度,沒有對錯。
【資料圖】
很多人批判奢侈消費,我倒覺得生活需要一些幻覺,疲憊感是有累加效應的,當你端起一個很重的東西,在第一秒和第十個小時,感受完全不同。我是一個懦弱的人,所以我需要一些即時滿足和希望。一頓高級餐廳,一次舒適的旅行,一張演唱會前排的門票,一件喜歡的奢侈品,都能讓我在即將沒頂的洪水里吸到一大口氧氣,能讓我跳起來看一看,我想要的生活原來是這樣的。
現在總說延遲滿足,但要延遲到什么時候,去世后嗎。我已經不想力爭上游了,窗口就那么窄,我好累,偶爾只想暫時躺下來,抱緊手里僅有的小確幸。
這世界那么大,有那么多好東西,難道就沒有一件屬于我的嗎。我就不能趁現在,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擁有一件讓我感覺到美好的東西嗎。
人常常有種奇怪的心理,對大額消費會有羞愧感:是不是不該買?是不是沒必要?是不是該存起來?
我是一個有超高配得感的人,貴東西長久愛好者。剛畢業時在電視臺工作,月薪 1200,可謂就差當街要飯。這種情況下,我依然攢錢買三千多的鞋,幾千塊的錢包。我總感覺它們是好東西,我也是好東西,那好東西就應該和好東西在一起。
一天下班暴雨,打車回家,到小區門口,一看自己腳上 3000 多的麂皮鞋,死活不敢下車,猶豫要不要脫鞋光腳跑回去。
瞬間萬念齊發,如果我今天認為這 3000 塊的鞋貴重過我自己,那我將來可能永遠也就這樣了,于是坦然邁步淌水回家。
擁有好東西,讓好東西成為自己的一部分,不成癮,不被綁架,不構成負擔,這就是我的原則。
保持合理物欲,是很好的舒壓渠道,也是提升配得感的途徑。你所挑選的每一樣東西,所看過的每一幕景色,都是在讓你成為你。
我有一些很彪悍的朋友,追求厚積薄發,追求實用主義,能省則省。我理解,但這不是我的人生哲學。
那些在海邊吹過的風,讓我淚珠滾落的歌,第一次買到心愛貴東西的興奮,遇見暗戀的人那種小鹿亂撞,那些在北方看過的雪,縱身一躍跳進的太平洋,又有什么實用價值呢。
但一閉上眼,那些波瀾萬丈,萬紫千紅,全都回來了,這些都是我人生寶貴的無用。
享受一次奢華旅行,買幾件喜歡的東西,買一輛高級的車,只要不傷筋動骨,那就沒關系。
我買這些,他們會不會覺得我虛榮。
我沒有這些,他們會不會覺得我窮。
這其實是同一種心態,那就是在意別人的看法。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7
頭條 23-08-06
頭條 23-08-06
頭條 23-08-06
頭條 23-08-06
頭條 23-08-06
頭條 23-08-06
頭條 23-08-06
頭條 2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