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繼 " 漢光 39" 號軍演期間發生彈藥庫爆炸的事故后,8 月 3 日臺中山科學研究院(簡稱 " 中科院 ")屏東九鵬基地又發生一起爆炸。
事故的原因雖然還沒查清,但當時的情況還是比較清晰的。
據 " 中科院 " 化學所所長余鳳兒介紹,制作武器的過程中會產生廢余料,每周都會定期銷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 日這天由洪姓中校負責督導,帶領張姓技術師等 3 人一起執行廢余料銷毀作業,預定四批,前兩批順利完成,但第三批執行過程中突然發生閃燃,造成洪姓中校等 4 人受傷。
其中兩人身體分別有 95% 及 61% 面積二到三度的燒燙傷,狀況危急。
余鳳兒說,每批執行銷毀的廢余料火藥含量約 200 到 400 公斤,閃燃后高溫 2000 至 3000 攝氏度,雖然執行人員都穿著防焰服,但僅能防 800 到 1000 度高溫。
" 中科院 " 將編組相關單位全面深入調查事故原因。
不過臺退役少將栗正杰在臉書上分析說,以他處理過數千噸廢彈的經驗判斷,是作業紀律出了問題。
他說處理發射火藥,程序要嚴格遵守,例如要檢查作業的人員是否攜帶打火機等易燃物品,外圍不可有電氣設備與車輛,人員要先做消除靜電的措施等。
據聯合新聞網報道,九鵬基地位于屏東縣,東臨太平洋,因當地住民、漁船少又地處偏遠,成為 " 中科院 " 的首選地,1975 年興建完工,后來多次擴建,占地已超過 4000 公頃。
這里不僅是導彈研發重地,也是臺軍方新購導彈及炮彈射擊演訓基地,除高隱密性的綠色地面建筑物,還有地下建筑、直升機起降場,臺軍層層管制、嚴密防護,幾達 " 密不通風 " 地步。
早期要進基地,無論從屏東滿州鄉走臺 26 線或從臺東經南轉 199 縣道,都要申請許可,直到解嚴才開放臺 26 線。
基地內數百工作人員,還依機密等級不同穿上 3 種不同顏色工作服,手機的拍照功能也被限制。
因其保密程度爆棚,被形容為 " 臺灣版 51 區 ",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核能研究所并稱臺灣三大神秘機構。
啟用至今," 中科院 " 在九鵬基地相繼完成 " 雄風 "" 天劍 "" 天弓 " 等導彈的研發自制、發射任務,也曾試射采購的 " 愛國者 "" 響尾蛇 " 等導彈。
但在臺灣島上,不管多重要的機構,都逃不過意外事故。
這次發生事故的拌、鑄藥廠房 2022 年 6 月才啟用,當時 " 中科院 " 院長張忠誠還在啟用儀式上提醒工作人員提高自我安全意識,務必將工安做到滴水不漏。
沒想到竟成了一口保質期一年的毒奶。
還有早在 2022 年 7 月,在進行火藥銷毀作業時也曾發生爆炸并竄出大量黑煙,引起附近居民恐慌。
后來才被披露,是 " 逾期火藥銷毀 " 作業,由于天氣因素和較高的濕度,這才有煙塵四散的情況。
離基地最近的滿州鄉九棚村、牡丹鄉鄉旭海村和高士村有大約千戶居民,九鵬基地軍事演訓和導彈試射不斷,居民不堪其擾,紛紛抱怨 " 每天都砰砰叫,窗戶跟屋頂一直裂開 "。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4
頭條 23-08-03
頭條 23-08-03
頭條 23-08-03
頭條 23-08-03
頭條 23-08-03
頭條 23-08-03
頭條 23-08-03
頭條 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