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登頂各地熱搜榜單的臺風 " 杜蘇芮 ",著實讓北方的同學們第一次體驗了臺風的 " 刺激 "。作為和 " 泰利 " 有過正面接觸,深刻感受到 " 杜蘇芮 " 的影響,聽聞 " 卡努 " 要來緊張得不行的小編,在臺風來臨之前試圖加入氣象愛好小組,惡補學相關的知識,比如臺風命名究竟有何來頭?臺風強度為什么都不一樣?" 卡努 " 會比 " 杜蘇芮 " 厲害嗎?如果你也有相同的疑問,不妨跟我一起了解一下。
臺風究竟是如何命名的?
" 杜蘇芮 ",怎么還有名有姓的?給你看張圖你就明白了
(資料圖片)
在圖中的右下角,我標注出了杜蘇芮和卡努的位置。沒錯!臺風是有產地的,且名字跟產地相關。
在 1997 年 11 月 25 日中國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 WMO)臺風委員會第 30 次會議上,就已經規范了臺風命名方式。比如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就會使用具有亞洲風格特色的名字。
該表格中總共有 140 個名字,以產地為標準,循環使用。其中杜蘇芮已經被使用了三次,除了正在刮的這個之外,2012 年第 6 號臺風和 2017 年第 19 號臺風都采用了杜蘇芮這個名字。而卡努則被使用過四次(我就說我見過你!),前三次分別為 2005 年第 15 號臺風、2012 年第 7 號熱帶風暴、2017 年第 20 號強臺風。
那么第二個問題來了……
X 號臺風和名字之間又有什么區別呢?
為什么我們在聽到類似 " 杜蘇芮 "、" 卡努 " 之外,總聽到 X 號臺風(比如香港影視作品中最出名的 8 號風球),臺風不是已經有了命名嗎?
這是因為氣象部門通常會根據臺風生成的時間順序為其分配一個編號:第 1 號臺風代表該年度生成的第一個臺風,第 2 號臺風代表生成的第二個臺風,以此類推。
這種編號方式可以幫助人們更清楚地識別和追蹤不同的臺風,以便進行預警和應對措施。同時,當臺風能量減弱導致環流中心不明確后,中央氣象臺也將會停止該臺風的編號。
(超級臺風瑪利亞 圖片來源:網絡)
簡單來說,臺風和熱帶風暴的區別在于風力和強度,風力高于 12 級的才可以被稱之為臺風,才有被編號的 " 殊榮 ",12 級以下統稱為熱帶風暴,不配編號。
這次北方的降雨量為什么這么大?
" 杜蘇芮 " 引發了北方的瓢潑大雨,核心原因在于臺風移動方向的不同,受周圍氣壓影響會決定哪些地方下雨,此外移動速度和消散情況也會決定降雨時間,當然這其中太行山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從目前情況來看," 杜蘇芮 " 已經逐漸消散,但是新的臺風 " 卡努 " 又逼近了。從我們目前了解到的情況來看," 卡努 " 已連升兩級,從臺風升級為強臺風后,又再度加強成為超強臺風,最大風力已經達到 16 級,和 " 杜蘇芮 " 最大風力持平。
但從 " 卡努 " 最新的預報路徑來看," 卡努 " 進入東海之后的移動路徑有較大不確定性,未來登陸沿海內陸、日本、韓國都有可能。
有哪些關注氣象和臺風的 APP?
為了方便,大家可以首選 iPhone 手機自帶的天氣 App,點開其中空氣質量地圖,將圖層改為降水,可關注到近 12 個小時的臺風和降水情況。
而使用安卓的小伙伴,如果手機自帶的天氣 App 中沒有此項功能,可以直接使用高德地圖搜索臺風,即可查看最近的臺風動向。
除此之外,大家也可以通過瀏覽器直接搜索 " 中央氣象臺臺風網 " 和 " 實時臺風路徑 " 兩個網站,關注近期臺風進展。
小結
在截稿前,我在微博上刷到國內氣象愛好者與天津交警和相關媒體連線時,也提到了智能天氣預測這個話題。簡而言之,如果利用現代 AI 技術提前分析預測出現的極端天氣情況,就能通過提前防范,來減少不必要損失。
而現在,在擁有強大算力的背景下,氣象大模型的預測效率將得到快速提升,有相關行業人士表示:" 以往一些企業想要獲得天氣預報數據,往往要等好幾個小時,而現在幾秒鐘就能出來,大大增加了預報的時效性。"
比如華為云盤古氣象大模型在今年第 5 號臺風 " 杜蘇芮 " 路徑的預報中就得到了應用。這一應用突破了近年來數值天氣預報精度提升緩慢的瓶頸。并且華為在 7 月 31 日宣布,華為云盤古氣象大模型正式上線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官網,在網站上,全球天氣預報員氣象愛好者和普通公眾,都可以免費查看盤古對未來 10 天全球天氣的預測。
由于氣象觀測的準確度有限,加上大氣系統中物理過程的復雜性,傳統的數值方法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全球中期天氣預報的有效性每 10 年只能提高 1 天。然而通過大模型來預測臺風,正在改變這種漸進的發展。大模型能以更低的計算成本,快速實現高精度的預測,這意味著可以更及時地獲得準確的天氣預報。
此外,在今年 4 月份,由上海人工實驗室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及上海中心氣象臺發布全球中期天氣預報大模型 " 風烏 " 也準確預測了 " 杜蘇芮 " 的路徑。
中國氣象局也聯合多個部門對今年首個登陸的臺風 " 泰利 " 進行了路徑預測。預測結果顯示," 風烏 " 提前 12 小時預測的路徑與 " 泰利 " 實際路徑之間的差距僅為 35 公里。這項合作利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和大量的氣象數據,通過分析和模擬,更準確地預測臺風的路徑。
總的來說,不管是華為云盤古氣象大模型還是 " 風烏 ",他們的出現,將大幅提升預防災害的提前處理備險能力。
最后,請收下我們的暴雨自救指南。
頭條 23-08-01
頭條 23-08-01
頭條 23-08-01
頭條 23-08-01
頭條 23-08-01
頭條 23-08-01
頭條 23-08-01
頭條 23-08-01
頭條 23-08-01
頭條 23-08-01
頭條 23-08-01
頭條 23-08-01
頭條 23-08-01
頭條 23-08-01
頭條 23-08-01
頭條 23-08-01
頭條 23-08-01
頭條 23-08-01
頭條 23-08-01
頭條 23-08-01
頭條 23-08-0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