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0 日,泰坦尼克觀光潛水器 " 泰坦號 " 在深海中失聯(lián),船上載有五名身價不菲的乘客。
【資料圖】
潛水器內(nèi)的氧氣僅能支持他們在水下最多存活 96 個小時。也就是說,北京時間 22 日 19 點,船上的氧氣就會全部耗盡。
21 日,來自多國的 10 余艘救援船只、2 艘遠程潛艇和數(shù)架飛機,在一整天的搜救后一無所獲。
22 日,救援的倒計時已經(jīng)逼近尾聲,搜救隊近乎絕望。要知道,專家認為在 3800 米水下救人,比在太空中救人還難。
而從海底隱約傳來的 " 砰、砰 " 聲,是人們的最后一絲希望。
來自深海的求救聲?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總結(jié)過,潛水器失聯(lián)后,乘客會面對多種死亡的威脅。(戳這里復習)最壞的情況是潛水器爆炸、損毀,這種情況下五名乘客完全沒有生還可能,就連遺體和潛艇殘骸也基本找不到了。
比較好的情況則是潛水器完好無損,只是艙內(nèi)的設備出了問題,這樣的話更容易被聲納探測器發(fā)現(xiàn),也留給乘客更多生存時間。
當然最好的可能是潛水器在與母艦失聯(lián)后,已經(jīng)成功浮上水面,由于無法聯(lián)系到外界,只能在海上漂著靜待救援。
泰坦號內(nèi)部
目前," 泰坦號 " 基本被排除了最后一種情況。搜救進行到了第三天,水面的搜索面積已經(jīng)擴大到了 36260 平方公里左右——比兩個北京的面積還要大。
如果潛艇是浮上水面的,應該早就能被發(fā)現(xiàn)了。
直升機正在進行搜索
水面搜救無果令人揪心,但周二夜里到周三凌晨,搜救人員們得到了非常珍貴的線索:一架加拿大搜救直升機首先檢測到了水下傳來的撞擊金屬的 " 砰、砰 " 聲。
幾小時后,美國海軍也報告稱聽到了同樣的聲音。這些聲音似乎是有規(guī)律的,大概半小時會出現(xiàn)一次,已經(jīng)持續(xù)了 48 小時。
船上其中一名乘客最后一次被相機拍到
曾經(jīng) 2 次乘坐過 " 泰坦號 " 的富商 Oisin Fanning 表示,泰坦號內(nèi)部非常安靜,沒有噪聲,而且海底傳來比較有規(guī)律的敲擊聲的可能性并不高。
他猜測砰砰聲可能是受困的乘客為了求救在敲擊船體。每隔半個小時敲幾下,以便救援人員找到他們的定位!這無疑是個極其寶貴的線索,令大家對救援成功的可能性樂觀起來。
然而,昨天幾艘救援船和直升機一直在他們檢測到聲音的海域搜索,他們一無所獲。
美國雪城大學環(huán)境科學家卡森認為什么都找不到是很正常的,因為那所謂的 " 砰砰 " 聲,很可能只是水流擊打金屬碎片,比如擊打泰坦尼克號殘骸的聲音。
而且,就算它真的是從 " 泰坦號 " 上傳來的,那么監(jiān)測到聲音的地方也并不代表就是潛艇所在地方,因為海底存在 " 回聲 ",監(jiān)測到的可能是回聲而不是發(fā)出聲音的本體。
卡森認為救援人員應該針對多個回聲點的方向進行搜索,然而,這就代表著更多人力,更多搜尋時間,更加大海撈針。
卡森教授認為,把 " 砰砰 " 聲當作是受困者傳來的求助是大家 " 美好的愿望 "。然而,事已至此,在沒有其他線索和頭緒的情況下,也只能順著這一條線索找下去。
此外,就算是發(fā)現(xiàn)了 " 泰坦號 ",也不是真的大功告成。要把他們打撈到水面上,讓乘客獲救,至少需要 2 個小時。也就是說如果就算今晚 7 點發(fā)現(xiàn)了 " 泰坦號 ",等到它被打撈上來時,乘客們也已經(jīng)窒息而亡了。
目前只有法國科考船 L"Atalante 有打撈 " 泰坦號 " 的能力。這艘船自帶一艘可以潛入水下 6096 米的潛水機器人。
這艘潛艇有機械手臂,可以切割電纜,移動受困船只,還能把船只固定在 L"Atalante 配套的深海打撈絞車上。
然而在茫茫大海面前,有著無數(shù)黑科技的巨型科考船 L"Atalante 也只是螻蟻,人類在大自然面前如此無力。盡管如此,搜救隊也沒有停止步伐,網(wǎng)友們也還是期盼著奇跡降臨。
廢品組裝的自殺式潛水艇
跟著泰坦號一起失蹤的五人中,其中一人就是泰坦尼克號潛水觀光公司 OceanGate 的創(chuàng)始人 Sockton Rush。
Rush 的妻子其實就是泰坦尼克號遇難者的后裔。
Rush 妻子的高曾祖父是美國著名的梅西百貨的創(chuàng)始人,他與妻子遇難后成為了《泰坦尼克號》電影中一對老夫妻的原型。
或許這是 Rush 對泰坦尼克號抱有執(zhí)念的原因之一。在這次事故前,他對自己的潛水器一直抱有極大信心。
雖然他承認,他的潛艇一旦被困在水下,救援會非常困難,但他覺得這些困難都是可以通過精妙的駕駛技術(shù)來規(guī)避的。
他去年在采訪中還說:" 我不覺得深潛危險,過去三十年,沒人在深海探索中受到過重大傷害,更不要說有人死亡了。只要駕駛小心,不去危險的地方,慢慢走就能規(guī)避風險。"
Sockton Rush 還喊話那些質(zhì)疑他的項目安全性的人:" 你們要追求安全的話,就躺在床上別下來了。車也別開了,什么都別做最安全,這個旅行就是要擔風險才有回報。"
可以說 Sockton Rush 在下水前是有隨時可能死的覺悟的,至于他的乘客有沒有同樣的心理準備,那就不一定了。
事實上,OceanGate 的深海觀光潛水器這幾年至少出過六次事故,安全隱患非常多,許多乘客上船后都被船內(nèi)簡陋的設施震驚了。
CBS 記者 David Pogue 去年應邀乘船。潛水器的天花板很矮,高個子很難直立行走。船上也沒有座位,五個人要盤腿坐在地上七八個小時。
潛水器的唯一光源就是幾盞露營燈,潛水器的操作桿是 ps 游戲機手柄,安全攝像頭也不是為水下定制的,甚至有關(guān)鍵零件,是拿舊腳手架上的鋼管拼湊的。
由于船艙空間很小,他們不鼓勵乘客上廁所,如果一定要上,船艙一角有一塊黑布,后面有個盒子和幾個保鮮袋,這就是馬桶,根本沒有隱私可言。
潛水器沒有 GPS、沒有逃生艙、不能自行控制其深度、方向和速度,必須依賴母艦。而他們和母艦通信的唯一方式竟然是發(fā)短信 ....
Pogue 說:" 進了這艘船,要么你成功浮上來,要么就是一死。"
和 Pogue 同一天下水的另一艘 Ocean gate 潛水器下水后迷路,母艦也沒法給他們指明明確的方向。最后潛水器幾小時都沒找到泰坦尼克號的遺跡,最后只能一無所獲地浮上來。
Discovery TV 主持人 Josh Gates 乘船后也覺得這是他體驗最差的一次深海探索。他認為潛水器的安全程度堪憂,他害怕得都沒什么心思拍泰坦尼克了。
Josh 坐在潛水器里
德國冒險家 Arthur Loibl,曾和此次受困的兩名乘客一起參加過這個觀光項目。他說這簡直是個 " 自殺式旅行 "。
第一次下潛船上一系列電子設備出了問題,甚至潛水器的穩(wěn)定支架掉了下來,最后這個重要零件是用扎帶捆回去的。
墨西哥演員 Alan Estrada 表示,他 2022 年 7 月坐船時," 泰坦號 " 的電池出現(xiàn)問題,沒過多久就只剩下 40% 的電量,他們還經(jīng)歷了 2 個小時與母艦的通訊中斷,旅程實在有點狼狽。
美國房地產(chǎn)富商 Hagle 夫婦則是在出發(fā)時被告知潛水器發(fā)生技術(shù)故障,無法航行。
從這些親歷者的體驗中,也能感覺到這個價格高昂的探險項目并不靠譜,甚至技術(shù)都不足夠成熟。
Alan Estrada 在潛艇上
那么是沒人發(fā)現(xiàn)這些安全漏洞嗎?并不是。只是 OceanGate 的創(chuàng)始人 Rush 覺得這些東西不重要。
他認為 OceanGate 的設備不需要獲得國家級別的安全認證,因為認證的過程太繁瑣了,他覺得只要確保船舶和潛水器符合行業(yè)內(nèi)部的技術(shù)標準就行。
對此,公司的海洋運營總監(jiān) David Lochridge 極不贊同。Lochridge 曾是英國皇家海軍的工程師,是潛艇和水下救援專家。
Lochridge 要求 OceanGate 對潛水器進行更嚴格的安全檢查,對船體進行掃描,檢查潛在的風險并修復。
他發(fā)現(xiàn) OceanGate 潛水艙有參數(shù)不符合 " 載人容器壓力標準 "(PVHO),希望公司改進,但這些要求全都被拒絕了。
" 花了大錢的乘客不會知道,也不會被告知這些設計漏洞。他們不知道船體缺乏無損檢測,也不知道潛水器內(nèi)使用了危險的易燃材料。"
更離譜的是,OceanGate 解決這些風險的手段,就是把發(fā)現(xiàn)風險的 Lochridge 給辭退了。然后他們會讓每一個花 25 萬美金參與這場冒險的人,簽署一個 " 棄權(quán)合同 "。
合同的第一頁就標注了這么一句話:" 該實驗船未經(jīng)任何監(jiān)管機構(gòu)批準或認證,可能導致身體傷害、精神創(chuàng)傷或死亡。" 并貼心附上了三種可能的死法。
只是絕大多數(shù)簽下這份合同的人沒有想到,他們真會遭遇不幸。而在船艙中等待死亡的 96 個小時,絕對是人類難以想象的恐怖。
無人知曉的最后時刻
如果 " 泰坦號 " 完整地困在深海中的某處,那五名乘客面臨的是漫長的折磨與恐懼。
首先,深海沒有光,為了保持潛艇的能源供應,他們應該也會關(guān)掉不必要的電器。之前的旅行者在船艙里坐七八個小時都覺得憋悶難受,那在漆黑的、沒有廁所的鐵罐子里坐好幾天呢?
面對著氧氣即將耗盡、獲救時間未知的恐懼,乘客們很可能會產(chǎn)生幽閉恐懼癥。造成心率加快、頭暈目眩、惡心和驚恐發(fā)作,而這些癥狀會加速乘客的呼吸,導致氧氣更快耗盡。
美國海底醫(yī)學專家 Dale Mol é 博士解釋,在密閉空間里氧氣逐漸較少的感覺,就像被一個塑料袋套住腦袋一樣,是個緩慢而殘忍的過程。
受困者一開始不會覺得有什么,但慢慢就會意識喪失,開始喘不上氣,最后因窒息而掙扎死亡。這種情況下,人們只能盡量保持冷靜來減少耗氧。
除了缺氧之外,受困者還面臨著低溫、高壓和有毒氣體的威脅。海底非常寒冷," 泰坦號 " 雖然有供暖系統(tǒng),但肯定支撐不了多久。失溫不光會導致人精神失常、還能直接讓乘客被凍死。
而當人們擠在這么小的密閉空間時,二氧化碳濃度也會直線上升。潛艇原本裝有二氧化碳洗滌器,但仍然會隨著電池耗盡很快失效。也就是說,就算氧氣沒有耗光,當二氧化碳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乘客也會被毒死。
然而這些都只是假設," 泰坦號 " 的最后 96 個小時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無人知曉。
泰坦尼克號遇難船工的后代 Julie Cook 曾在幾年前被邀請坐上 " 泰坦號 " 去看一看她曾祖父的海上墳墓。Cook 最終沒有前往,她認為自己做了正確的決定。
Cook 說,人們對泰坦尼克號總抱有浪漫化的認知,然而現(xiàn)實只有殘酷。
她做鍋爐房工人的曾祖父遇難后,曾祖母成為寡婦,靠給人洗衣服養(yǎng)活五個孩子,家里一貧如洗,她的祖輩許多人因為這個意外輟學當童工。
同時,數(shù)百名泰坦尼克號船員的家屬和孩子成為孤兒,無數(shù)來自社會底層的乘客,就這么籍籍無名地死去了。
如今,為了探尋泰坦尼克," 泰坦號 " 也沉沒了,悲劇將繼續(xù)延續(xù)。
她覺得,人們是時候放下對泰坦尼克號神秘過去的迷戀,少去以獵奇的心態(tài)參與所謂的探險項目,讓這個安息著 1500 多個靈魂的巨大海底墓園回歸平靜。
本文發(fā)布時,泰坦號的氧氣已經(jīng)耗盡,我們?nèi)匀粵]有得到任何救援成功的消息,五名受困者幾乎已無生還希望。
泰坦號和它的乘客很可能會像泰坦尼克號一樣,成為大海的一部分,不知何時才能重見天日。
頭條 23-07-12
頭條 23-07-12
頭條 23-07-12
頭條 23-07-12
頭條 23-07-12
頭條 23-07-12
頭條 23-07-12
頭條 23-07-12
頭條 23-07-12
頭條 23-07-12
頭條 23-07-12
頭條 23-07-12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
頭條 2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