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遲了近一個半月后,開元教育終于對 2022 年報問詢函給出了回復。然而,回復函前一晚剛發出,次日便再度收到問詢函,對回函中的八大問題進一步追問。
單單從業績上看,2022 年度及 2023 年第一季度,開元教育走出了虧損陰影。但在層層問詢下,亮眼的業績似乎看起來迷霧重重。
(資料圖)
監管不斷追問之下,開元教育的業績和經營狀況究竟有何隱患?
撥云見日的業績背后,裁員閉店?
年報顯示,2022 年開元教育實現營收 6.59 億元,同比下降了 29.22%。在 2019、2020、2021 年度,開元教育全年營收分別為 14.89 億元、8.5 億元、9.3 億元。可以看出,2022 年度其營收已不足 2019 年營收的半數。2023 年第一季度,開元教育營收 1.07 億元,同比再降 36.75%。
對于營收的不斷減少,年報中開元教育表示,2022 年,受宏觀環境的持續影響,公司線下教育培訓業務仍遭受重大沖擊與壓力。而在 2023 年一季度,營收下降主要系報告期線下校區由自營轉加盟后營收模式發生變化所致。
盡管營收還在持續向下滑墜,開元教育連續的虧損卻在 2022 年度戛然而止,并開始出現正向的利潤。2019、2020、2021 年度,開元教育分別凈虧損 6.23 億元、7.86 億元和 4.62 億元,三年虧損近 18.7 億元,持續巨額虧損。
走到 2022 年,開元教育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 3377.45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107.33%。2023 年第一季度,開元教育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431.56 萬元,同比增長了 108.63%。
那么,開元教育是如何在營收下行不斷的情況下實現利潤的大幅扭虧?答案或許是裁員縮店,節衣縮食。
在 2022 年度財務決算報告中,開元教育表示,為了使公司扭虧為盈,共采取了包括加大在線教育業務用戶流量轉化、轉型改制、增加新能源業務等主要經營措施。其中,基本嚴格控制成本考慮,開元教育戰略性收縮關閉部分直營與聯營校區,增加加盟校區。報告期內,恒企教育關閉直營校區開元教育 302 家,天琥教育關閉直營校區 70 家,累計新增加盟校區 339 家。
與此同時,據《關于 2021 年度審計報告與持續經營重大不確定性段落無保留意見涉及事項影響已消除的專項說明》顯示,開元教育 2022 年末開元教育在職員工的數量合計 885 人,較 2021 年末減少 3946 人。
值得注意的是,開元股份學員信息機貸款學費的真實性也受到了深交所的質疑,在進一步下發的問詢函中,深交所指出,2022 年,開元股份年審會計師針對教育培訓業務、加盟分成業務實施函證,公司通過貸款機構收取的學費金額為 5664.9 萬元。但其中一部分金額需在培訓期間分期確認收入,故通過貸款機構收取的學費金額與收入金額不存在直接轉換的關系,會計師僅是增加核查程序,側面佐證這部分學員信息的真實性。
對于上述問題,深交所再請年審會計師按收入類型,說明對收入金額準確性開展的審計程序、獲得的審計證據及其充分性。
除了撲朔迷離的營收情況,改制也對開元教育的現金流帶來了影響,2022 年,開元股份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流出額為 7504.42 萬元,較上年同期的 736.65 萬元擴大了 918.72%。
對此,開元教育表示,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同比減少,主要系報告期恒企教育和天琥教育公司校區改制收到回款減少,及開元長沙原制造業兜底回款在 2021 年全部收回,2022 年無兜底回款入賬等綜合影響;經營活動現金流出同比減少,主要系報告期恒企教育和天琥教育公司校區改制,人工成本,日常經常管理費用大幅減少所致;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同比減少,主要系報告期天琥教育及開元長沙日常業務流入小于支出影響所致。
改制,降本求利還是風險轉移?
所謂改制,究竟給開元教育帶來了什么?
據財報披露,改制后開元教育,成本費用較上年同期明顯下降,2022 年公司營業成本較 2021 年下降 39.89%,銷售費用較上年同期下降 68.20%,管理費用較上年同期下降 46.97%。
至 2023 年一季度,開元教育的各項費用仍在大幅度收縮。因校區轉加盟,開元教育一季度其營業成本同比減少 51.51%;銷售費用同比減少 80.27%,主要由于報告期內恒企教育及天琥教育校企自營轉加盟后,銷售人員人工成本及推廣費用大幅減少;管理費用減少 32.24%,主要由于上述校區自營轉加盟后,管理人員人工成本減少且校區場地成本費用減少;研發費用同比減少 52.24%,為期內新研發項目減少;財務費用同比減少 89.03%;主要也是由于上述校區自營轉加盟后,融資租賃利息及學員貼息大幅減少。
然而,財務費用的控制幅度并非無限,短期來看,縮減開支是可以快速帶來扭虧為盈的正向盈利,但是若想將正向盈利維持下去,僅靠控制開支并不足以實現。但當前,改制給開元教育的營收規模帶來的卻并不是正向的影響。
在回復函中,開元教育坦言,公司 2022 年的營業收入同比 2021 年變動較大,主要系自營校區改制為加盟校區所影響,導致教育培訓產品收入下降,加盟業務產品收入上漲。
但據年報顯示,2022 年度,開元教育的教育培訓產品仍貢獻了最大規模的營收,全年業務收入達 5.12 億元,占總營收的 71.08%。對比 2021 年度,開元教育這一最重要的主營業務的年收入同比減少了近三成,占總收入的比重也同比下降了 6 個百分點。
除了教育培訓產品之外,2022 年度,開元教育學歷中介產品、圖書產品、其他業務產品也分別同比下降了 48.37%、16.62%、5.24%。盡管改制后的加盟業務產品收入同比上漲了 217.39%,但其全年收入也僅 2904.46 萬元,仍遠不足以撐起總營收。
深交所要求開元教育結合公司改制的具體安排,說明年內加盟收入占比較少的原因及合理性。對此,開元教育表示,2022 年 4 月起公司全面啟動 " 中央廚房 " 戰略轉型,對恒企教育及天琥教育的校區實施改制工作,公司的線下校區從自營校區模式為主轉成以加盟校區模式為主,截至 2022 年末公司較 2021 年末減少直營校區 372 家,減少聯營校區 7 家,凈增加加盟校區 286 家。
開元教育解釋稱,校區改制工作集中于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末才完全將自營校區改制為加盟校區模式,上半年公司仍以自營收入為主,致使 2022 年加盟業務收入的營收規模仍較小,同時由于改制前公司原有的合同負債繼續按自營方式結轉自營收入,自營收入仍占 2022 年度總收入的較大比重,因此,導致加盟收入占比較少。
那么,隨著改制的逐漸推進,開元教育有信心確保營收規模回復穩定增長嗎?從當前開元教育披露的信息來看,改制對于開元教育,并非是轉換經營模式以求提振營收規模,而只是最大限度的將經營成本和風險進行剝離。
在回復函中,開元教育稱,根據公司與加盟校區簽訂的《委托培訓協議》,公司將部分未完成交付的培訓課程委托給加盟校區培訓交付,由加盟校區負責后續的交付工作,公司每月按照實際完成面授的課程量支付加盟校區委托培訓費,按照加盟校區對所承接學員的交付進度確認自營收入;同時改制后校區的營業成本由加盟校區自己承擔。
同時,改制產生的 1.47 億元承接收益,包括裝修費補償收入 364.54 萬元和市場推廣補償收入 1.39 億元也均被開元教育計入 2022 年一次性確認非經常性損益,以求一次性 " 利空出盡 "。不過這也引來了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有關規定的質疑。
除此之外,對于加盟校區難以標準化等常見問題,開元教育表示,公司與加盟校區簽訂的《特許經營合同》就合同權益違約進行相關約定:" 加盟校區不得出現亂收費、私自收款、虛假宣傳、舞弊作假、課程盜版、販賣學習賬號等嚴重侵害甲方合同權益的行為。加盟校區承諾:如加盟校區違反本條款,應向公司承擔不低于人民幣 50 萬元的違約金 "。
開元教育稱,2022 年度公司將所有自營校區轉為加盟校區,改制時點,資產組較以前年度發生了變化,歸屬于校區的商譽隨著校區改制一并轉出,其中,恒企教育公司資產組組合商譽轉出賬面價值 4772.65 萬元,上海天琥公司資產組合商譽轉出賬面價值 1953.26 萬元。改制后,恒企教育及天琥教育總部也存在少量的自營線上業務,恒企教育及天琥教育總部或者加盟校區按照分配到自身的商機名單洽談學員,促進成交。各方可從前端的商機名單明確生源歸屬,避免形成競爭。
而就在回函發布的次日一早,深交所再下問詢函追問,公司與加盟校區確定分配到自身的商機名單的具體機制和合理性,是否損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東利益,生源歸屬對公司收入、成本確認的影響,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相關規定。并要求開元教育結合合同條款,說明公司對加盟校區的約束機制,公司確保加盟校區不會對公司聲譽造成不利影響以及保障公司業務正常開展的具體措施及其有效性。
在回函中,開元教育表示,2022 年末應收暫付款及其他中代付往來款 1821.54 萬元,較年初增長 3859.01%,主要系代付推廣費等代付款項形成的加盟往來款。深交所在進一步下發的問詢函中,要求其結合公司與加盟校區的合作模式及合同條款,說明代付往來款大幅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
一方面快速轉出商譽賬面,一方面一次性確認非經常性損益;加盟校區自行監管,與總部分拆學員……種種操作之下,對于子公司,開元教育似乎打造了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的改制進化論,而自己則當起了 " 甩手掌柜 "。那么對于未來發展,開元教育又有何規劃?
元宇宙 + 短視頻 + 新能源,歧路還是坦途?
對于未來,開元教育找到了一條看起來有些小眾的道路。
年報中,開元教育表示,公司將積極探索和布局互聯網平臺化商業模式及盈利模式,通過短視頻和直播等新方式將積累多年的自有題庫、行業經驗等知識儲備上線平臺,依托新媒體行業流量導入、轉化構建付費教育商業模式。
2023 年,開元教育各子業務公司將新增業務,如恒企開展學歷自考培訓、天琥開展興趣類培訓及中大增加高級經濟師等高級類資格培訓業務,延長產品線;同時,通過專業團隊責任制運營進行全渠道覆蓋,通過精細化運營舉措,繼續加強 APP 矩陣、視頻號矩陣等流量陣地建設,持續賦能業務收入。
開元教育在業績會上指出,將繼續加大 " 中央廚房 " 戰略,為校區提供課程、技術和內容賦能;并在針對在職會計和老板人群進行了產品研發和推廣,目前推出了 " 弟子班 " 和 " 利潤增長戰略陪跑營 ";此外,圍繞短視頻,在天琥教育布局了短視頻和直播培訓,并在新媒體流量上做了本地生活和直播的布局。開元教育稱,公司將繼續加大降本增效的力度,確保公司利潤。
元宇宙也是其未來發展路線之一,開元股份稱,公司目前平臺中有 AI 智能場景的應用,并致力于持續升級迭代。百度文心一言在持續接觸中,也受邀參與過測試。因其一直處于內測階段,會繼續保持關注和聯系。未來公司將深化內容與技術研發,加大投入,打造新時代下的職業教育 OMO 產業互聯網平臺,全面打通職業教育的每一個環節,貫穿學員的全學習周期。
除了職業教育領域,開元教育還寄希望于新能源業務。開元教育稱,目前,在政府多項政策支持下,獨立儲能電站的商業模式逐漸明晰,收益模式大致有四種來源:共享租賃、現貨套
利、輔助服務、容量電價。公司將與有意向的第三方,尤其是國有企業進行合作,力爭 2023 年建成 50MW 儲能電站。
由于儲能意向訂單較多,公司積極與多地工業園區對接,爭取獲得政府最大支持及優惠政策,盡快落地 2GW 儲能集成生產基地,盡快實現量產。同時,也依托政府、國有企業獲取供應鏈金融支持,解決采購等經營性資金需求。2023 年,儲能集成業務可實現 4 億元至 6 億元的產值。
但兩個并無關聯性的主營業務如何協調雙主業經營模式?開元股份稱,公司的兩大主營業務,都是按照獨立賽道進行的,在團隊、產品、市場、銷售、交付上互相不影響,走獨立發展、獨立核算、獨立考核的路徑。
縱觀開元教育未來發展,改制所帶來的陣痛依舊不知何時能夠消解,自營轉加盟的運營模式的合理性仍存疑,后續加盟店的規范化經營也仍存風險;元宇宙 + 短視頻的轉型路線更像是一種暢想,后續能夠帶來哪些實際補益尚不明確;新能源業務也暫與職教原主業沒有關聯,獨立發展之下,是齊頭并進還是互相牽制也尚無答案……層層迷霧下,資本市場對于尚未摘帽的開元教育的耐心還有多少呢?
頭條 23-07-10
頭條 23-07-10
頭條 23-07-10
頭條 23-07-10
頭條 23-07-10
頭條 23-07-10
頭條 23-07-10
頭條 23-07-10
頭條 23-07-10
頭條 23-07-09
頭條 23-07-09
頭條 23-07-09
頭條 23-07-09
頭條 23-07-09
頭條 23-07-09
頭條 23-07-09
頭條 23-07-09
頭條 23-07-09
頭條 23-07-09
頭條 23-07-09
頭條 23-07-09
頭條 23-07-09
頭條 23-07-09
頭條 23-07-09
頭條 23-07-09
頭條 23-07-08
頭條 23-07-08
頭條 23-07-08
頭條 23-07-08
頭條 23-07-08
頭條 23-07-08
頭條 23-07-08
頭條 23-07-08
頭條 23-07-08
頭條 23-07-08
頭條 23-07-08
頭條 23-07-08
頭條 23-07-08
頭條 23-07-08
頭條 23-07-08
頭條 23-07-08
頭條 23-07-08
頭條 23-07-08
頭條 23-07-08
頭條 23-07-08
頭條 23-07-08
頭條 23-07-08
頭條 23-07-08
頭條 23-07-08
頭條 23-07-07
頭條 23-07-07
頭條 23-07-07
頭條 23-07-07
頭條 23-07-07
頭條 23-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