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今年
高溫一波接著一波
據國家氣候中心消息
截至6月30日
我國平均高溫(日最高氣溫≥35℃)
日數為4.1天
比常年同期(2.2天)
偏多1.9天
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雖然今明兩天,華北、黃淮一帶的高溫強度及范圍會明顯縮減,但江南、華南仍有大范圍的高溫天氣。
中央氣象臺預計5日起,京津冀、黃淮等地氣溫會再度上升,河北中南部、北京、天津、山東北部、河南北部等地日最高氣溫可達37至39℃,局地超過40℃ 。
連續高溫下
據報道
多地有人確診熱射病
那么,到底什么是熱射病?
和中暑有什么區別?
怎么識別,又要怎么預防呢?
1
熱射病到底是什么
根據2019年首發于《解放軍醫學雜志》網絡版的《中國熱射病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熱射病”是由熱損傷因素作用于機體引起的致命性疾病 ,是指暴露在熱環境或者劇烈運動導致的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
熱射病通常發生在夏季高溫同時伴有高濕的天氣。
當溫度過高時,人體中的水分和電解平衡會遭到破壞,引發頭暈、胸悶等一系列身體不適,這種情況稱為中暑。
“熱射病”在中暑的分級中就是重癥中暑 。
輕度中暑的癥狀是惡心、頭昏、乏力等。這個時候,要提高警惕,哪兒涼快就哪兒待著。
重度中暑也要分為三個階段:熱痙攣,因為大量出汗導致電解質的丟失,出現身體抽搐、意識不清等癥狀;更嚴重的演變成熱衰竭,高溫持續不下,臟器功能障礙;最嚴重的就是熱射病,內臟的溫度超過42℃,出現了細胞功能障礙。
熱射病指的是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 ,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 。
通常表現為高熱、體溫達到40℃以上、皮膚干熱無汗、神志障礙、臟器衰竭等。如得不到及時妥善救治,熱射病病死率介于20%至70%,50歲以上患者可高達80% 。
2
熱射病預防重點人群
需預防熱射病重點人群主要有兩種:
主要由于高強度體力活動引起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而發病,常見于夏季劇烈運動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參訓的官兵、運動員、消防員、建筑工人等。
常見于年幼者、孕婦和年老體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礎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損的個體,通常是被動暴露于熱環境引起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而發病。
// 不一定暴曬才會得熱射病 //
很多人認為,中暑僅僅和溫度高有關系,其實不然。
人體對熱的感覺不完全取決于溫度,也與濕度等氣象因素有關。當空氣濕度達到80%至90%時,汗液很難散發,此時哪怕空氣溫度只有32℃左右,人體也會感覺到不適。當相對濕度下降到30%的時候,人體的耐高溫能力甚至可以達到38至39℃。
此外,在溫度和濕度相同的條件下,所處的通風環境越好,人體對高溫的耐受程度也會越高。另外,個人體質、陽光直射、工作環境等因素也會對人體熱量散發多少,身體調節機能是否處于良好狀態產生影響。
千萬不要走進一個誤區,不是只有長期在大太陽下曝曬的體力勞動者才會患有熱射病 ,年老體弱的城市居民,長期處于悶熱的環境中,也有患此病的可能。
3
怎么預防和救治
預防很重要!!!
老人、小孩和戶外工作者等特殊人群是“熱射病”的高發人群,預防時請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避免高溫時段外出 :
尤其盡可能減少在正午高溫時段外出,避免長時間的直曬。如無法避免,要更加注意身體變化,必要時隨身攜帶防暑降溫藥品
加強通風,保持合適室溫:
在高溫時段可適當開空調調節室溫,最好控制在26℃左右。盡可能保持室內通風,不要長時間呆在空調房內,否則室內外溫差過大會減弱人體對高溫的耐受程度和抵抗力。
長時間直曬需做好防護:
炎炎夏日,室外活動一定要做好防暑準備:如防曬遮陽、多喝淡鹽水等,多休息且盡量保持生活規律。也不要在封閉的高溫環境下長時間工作。
及時救治
高溫高濕環境中,如果出現心跳加速、頭暈、頭痛、呼吸急促等中暑癥狀,要盡快轉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
一旦出現以下癥狀,就意味著中暑癥狀很可能危及生命:
頭暈、搏動性頭疼、惡心、極高的體溫(口腔體溫大于39.5℃)、皮膚紅熱且干燥無汗、怕冷、快速沉重的脈搏、意識模糊、口齒不清、不省人事等 。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救治:
降溫:
將病人移到陰涼的地方,可以用涼濕毛巾或冰袋冷敷頭部、腋下及大腿根部;可用涼水擦拭病人的身體,有條件的話也可以用涼水浸泡病人身體等。
監測病人的體溫 :
堅持努力幫助病人降溫直到體溫降到38℃。
呼救:
及時撥打120、110等尋求更多的指導與幫助。
注意!不用給病人喝水!!!
有時,病人的肌肉會因熱射病發生不自主的抽搐。發生這種情況時,要阻止病人傷害到自己。不要在病人的嘴里放任何東西,不要試圖喂液體給他/她補充水分。如果發生嘔吐,請翻轉病人的身體使其側躺,以確保其呼吸道通暢。
// 提醒! 以上自救措施并不能真正替代醫療救治的作用,要盡快讓病人得到專業救治 //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3
頭條 23-07-02
頭條 23-07-02
頭條 23-07-02
頭條 23-07-02
頭條 23-07-02
頭條 23-07-02
頭條 23-07-02
頭條 23-07-02
頭條 23-07-02
頭條 23-07-02
頭條 23-07-02
頭條 23-07-02
頭條 23-07-02
頭條 23-07-02
頭條 2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