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 雙減 " 政策的不斷推進,中小學生的課外學業負擔得以減輕,但也有部分家長有新的擔憂——課外補習班減少了,孩子 " 零起點 " 入小學,低年級沒有書面作業和考試,真的能跟上學校的教學節奏嗎?
眼看暑假即將來臨,不少家長仍然希望小學前孩子能趕緊學拼音、學寫字,做思維訓練……那么,孩子真的需要提前學嗎?如果不把孩子送去培訓,又該如何給學齡前的孩子做好暑期安排呢?
(資料圖)
提前學,超前學,不如順應兒童年齡特點學
幼兒園大班兒童的個性已初具雛形,思維水平較小班、中班兒童有所提高,這是一個對周圍世界充滿好奇、充滿求知欲的年齡段,確實是學習和探索世界的階段。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學什么、如何學,卻很有講究。
從身心發展的規律來看,學齡前兒童的思維能力仍然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喜歡直觀、有趣、形象的學習內容。機械地訓練寫字、盲目地追求過難的數學題很可能無法起到提高思維能力的作用,甚至還會讓他們對學習產生厭惡。同時,即將上小學的兒童抽象的邏輯思維已初步萌芽,他們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外形特征等,還具備了初步的歸納和推理能力。所以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兒童,不妨通過數字類游戲、下棋、走迷宮、玩魔方等,提升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適當的時候學適當的內容,不僅孩子喜歡,而且事半功倍。
近年來,有不少教育者和家長都在關注這樣一個話題:不少年輕人在小時候緊趕慢趕,學習成績一直很不錯,但是一考上大學,立刻進入了 " 度假狀態 ",對未來人生缺少規劃甚至感到迷茫。反思基礎教育階段經歷不難發現,過早對孩子進行功利性教育、超前教育,是造成學生迷失自我的緣由之一。此外,過早地投入高強度的知識學習,或許可以讓孩子獲得一時的好成績,卻讓他們失去了感受外部世界的機會,失去和父母相伴、和小伙伴玩耍打鬧的快樂,也失去在生活中不斷試錯,尋找自我的機會。
其實學術界早有研究證明:孩子越早接觸超前學習,大腦的邊緣系統和腦皮質越容易受到消極的影響,想象力和創造力受到的磨損和消耗也就越大。要知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過早失去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孩子,即便懂了更多的規矩,掌握了一些基礎知識,卻失去了未來的多種可能。
學習準備和生活準備,哪一樣都不能落下
一提到 " 幼升小 " 入學準備,很多家長想到的就是小學知識的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其實,大班孩子的入學準備包括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和學習準備。任何一個方面沒做好,都有可能影響到孩子入學的適應。
建議家長平時就可以幫助孩子增強體質、積極參加多種形式的戶外活動,最好能堅持每天半小時以上的體育活動。此外,引導孩子保持穩定積極的情緒,遇到困難和不開心的事情,不要亂發脾氣、遷怒他人,學會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暑假里,家長可帶孩子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小學生活,讓孩子對小學生活充滿向往。更有心的家長,還可以為孩子增加安全防護知識。
入小學前,家長可以帶孩子調整一日作息,逐步引導孩子學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喝水、如廁,能夠根據天氣變化和活動需要增減衣物,學會分類整理和收納衣物、圖書、玩具、學習用品等;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鼓勵幼兒學會正確、熟練地扣扣子、系鞋帶、使用筷子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這些生活自理能力看似微不足道,但是經過多年觀察,我發現,能照顧好自己的孩子通常也能勝任學業,充滿信心。
此外,家長還比較容易忽視孩子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養。對孩子來說,小學不僅是一個新環境,還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有些孩子因為害羞膽小,交不到新朋友,遇到困難又不敢說,唯恐出現一點閃失,積少成多容易演變成心理問題。還有些孩子習慣了以自己為中心,規則意識、合作意識都比較淡薄,較難贏得同伴、老師的接納和認可,也很難快速融入新集體。所以,在這個暑假家長不妨多帶孩子走出家門,鼓勵孩子和不同年齡的伙伴、成人交往,學會與人相處。
入學準備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兒童健康的體魄、積極的態度和良好的習慣等身心基本素質要在生活中一點一滴慢慢形成。同時,在這個暑假,根據大班幼兒即將進入小學的特殊需要,圍繞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等方面做一些準備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切忌只做小學知識的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
過高的要求和盲目的攀比,會挫傷孩子學習積極性
這些年," 教育內卷 " 直擊家長的心靈。很多家長也希望給孩子一個開心快樂的童年,但是當寫字、算數、英語等成為入小學的 " 標配 " 時,不少家長就不淡定了,總會不自覺地和 " 別人家的孩子 " 對標,增加親子矛盾。
其實,每個孩子都會受家庭環境、性格等因素的影響,有自己的成長規律和節奏,需要屬于自己的獨特成長空間和時間,盲目地 " 被卷 "、攀比,只會挫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毀了孩子的成長。因此,家長與其擔心孩子該學什么,不如從現在就開始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會他們正確學習的方法,提升孩子的學習品質。
具體建議如下:
首先,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尊重、信任、關愛的環境中,孩子更能有歸屬感和認同感,也更愿意嘗試探索周圍的世界;
其次,避免說教式的教育,為孩子提供廣泛接觸自然和社會的機會,幫助孩子開拓視野、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在親身實踐、調查研究、反思討論的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
第三,引導孩子有計劃地做事,一天結束后,和孩子回顧當天的計劃和完成情況,并分析原因;最后,要潛移默化,螺旋上升,持之以恒。比如學習品質培養的初期,可以側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堅持性、主動性,當孩子學習能力漸漸增強之后,可以引發孩子向質疑問題、多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較為高階的思維方向發展。
作者:張晶(作者為華東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博士,中國福利會托兒所高級教師)
編輯:顧軍
*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頭條 23-06-23
頭條 23-06-23
頭條 23-06-22
頭條 23-06-22
頭條 23-06-22
頭條 23-06-22
頭條 23-06-22
頭條 23-06-22
頭條 23-06-22
頭條 23-06-22
頭條 23-06-22
頭條 23-06-22
頭條 23-06-22
頭條 23-06-22
頭條 23-06-22
頭條 23-06-22
頭條 23-06-22
頭條 23-06-22
頭條 23-06-22
頭條 23-06-22
頭條 23-06-22
頭條 23-06-22
頭條 23-06-22
頭條 23-06-22
頭條 23-06-22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
頭條 2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