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洋次在金爵獎頒獎典禮上向觀眾致意。
今年上海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金爵獎的入圍影片中,日本電影《你好,媽媽》是非同尋常的一部,這是 91 歲的山田洋次導(dǎo)演的第 90 部作品。上影節(jié)自創(chuàng)辦至今的 30 年間,山田洋次屢次到訪,眼見他從 60 歲出頭時頭發(fā)尚且全黑,到為他辦回顧展那年,他須發(fā)灰白,今年再見他,是滿頭白發(fā)如霜雪的老神仙了。老驥伏櫪,讓人動容。
(資料圖片)
《你好,媽媽》在今年的競賽片中,有如定海神針一般。不論對觀眾,或是在電影從業(yè)者之間," 山田洋次的電影 " 已經(jīng)成了一個定語,界定著電影可以抵達的美好境界。過去的二十多年里,這里的觀眾通過上影節(jié)的展映,看過了山田洋次導(dǎo)演的《武士的一分》《母親》《弟弟》《東京家族》《小小的家》《家族之苦》等,見證了這位前輩電影人老當(dāng)益壯的旺盛創(chuàng)作力,也能分明地感受到他晚年的創(chuàng)作進入道法天然的境界。" 屋漏痕者,欲其無起止之跡 " 這原為形容書法的至高修為,拿來形容九旬山田洋次導(dǎo)演的《你好,媽媽》,也是妥帖的。
《你好,媽媽》劇照。
《你好,媽媽》最初是日本劇作家永井愛創(chuàng)作于 2001 年的一部作品,原作以日本戰(zhàn)后為背景,把階層流動的議題融入一對母子的親疏關(guān)系中。山田洋次對這部劇作念念不忘,終于在 90 歲時,用了一整年的時間改編劇本,改寫成他導(dǎo)演的《你好,媽媽》。電影劇作把情境改成當(dāng)下,突出親切親近的時代感。進入遲暮之年的老導(dǎo)演心境變得極為達觀和開放,愿意在作品中討論他曾視為隱秘的一些個人經(jīng)歷和主題,即,成年的兒子怎樣面對年邁母親的黃昏戀,他把私人的感悟以喜劇的形式融入作品。
《你好,媽媽》擁有當(dāng)代電影里稀缺的 " 只道是尋常 " 的松弛姿態(tài),影片的氣質(zhì)如片中女主角吉永小百合溫存的凝視,在善解人意的目光中,打量生活細密的褶皺,從日常的笑談間,不動聲色地深入各種困擾著當(dāng)代普通人的焦慮議題,諸如階層高下、親子關(guān)系、身份認知,以及倫理關(guān)系中的牽絆和獨立。多少充滿火藥感的家庭沖突和一地雞毛的日常計較,在山田洋次的執(zhí)導(dǎo)中,化為世情剔透又善良包容的詼諧場面,傳統(tǒng)日式小院里的繡球花開花謝,隅田川上空的煙花明明滅滅,電影不僅是對人間戲劇的搬演,更是含悲帶喜地見證著時間的痕跡,以及生命的痕跡。
大泉洋在《你好,媽媽》中扮演的男主角昭夫,可說是很典型的 " 山田洋次式男主角 ",人到中年而心智的成熟度并不與年齡匹配,山田洋次用他的大半生講述東亞文化里這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母題:兒子的成長,總是來得很遲、很艱難。母親的 " 好大兒 ",真是字面意義的 " 老大不小的媽媽的寶貝 "。
昭夫表面是通過個人奮斗實現(xiàn)了階層升遷的 " 成功人士 "。流淌的隅田川分開了東京的 " 上只角 " 和 " 下只角 ",昭夫奮力離開了他原生家庭所在的保留著江戶風(fēng)貌的老舊街區(qū),進入光鮮現(xiàn)代的上等街區(qū),身為大公司人事高管的他,能在摩天樓的落地窗前看著樓下穿梭繁忙的地上鐵。可是他耗費半生經(jīng)營得來的 " 中產(chǎn)生活 " 又是脆弱的,和妻子不和,婚姻面臨解體;女兒一心想回歸他拼盡全力掙脫的原生階層,讓他失望至極;和少年時的伙伴漸行漸遠,看似擁有更高話語權(quán)的他成了多年好友眼中的 " 上位的叛徒 "。不明真相的外人看到的 " 人上人 " 昭夫,實際是在亂糟糟的公寓里吃外賣的孤家寡人。他陷入中年危機的困境,身體和大腦的誠實反應(yīng)是回到他嫌棄的 " 下只角 ",回家找媽媽!甚至在和朋友發(fā)生沖突,兩個男人動手打起來時,昭夫動如脫兔地躲到七旬老母的身后。
山田洋次不帶批判地娓娓講述昭夫在生活中的種種 " 雙標(biāo) " 行為,尤其他既抗拒母親對他婚姻狀況的過問,又激烈地反對母親和街區(qū)牧師來往甚密。導(dǎo)演實質(zhì)以溫情但清醒的方式,揭示了廣泛存在于東亞男性成長中的 " 不自洽 "。他們一方面有家長式的權(quán)威意識,認為妻子、女兒,乃至母親是從屬于自己的,同時他們在精神上是不獨立的,認為自己和母親仍不可分割。所以在昭夫和母親之間,兒子愿意接受 " 媽媽會戀愛 ",這不僅是親子關(guān)系中的成長或體諒,更進一步,昭夫只有在完成對個人生活的自省并生出自我負責(zé)的獨立意志后,他才能夠尊重作為 " 個體 " 的母親,她是不從屬于任何男性的,不是任何人的妻子或母親的一個獨立女子。
對曖昧的人性和混沌的人情有著剔透認知的老導(dǎo)演,不會像年輕人那樣在作品中標(biāo)榜正確的口號或姿態(tài),他出于對 " 真實 " 的體察和包容,把帶著鋒芒的反思深深地藏在溫情的表象下。他在昭夫的故事里,不動聲色地調(diào)侃所謂 " 向上 " 的虛妄,出現(xiàn)在畫面上的新貴街區(qū),從濃云下的玻璃幕墻到地上鐵堅硬的金屬感,無不透著冷漠涼薄的氛圍,隅田川這一邊的 " 上只角 ",是屬于男性的、冷色調(diào)的,甚至是陰翳的,人與人隔絕的。而跨過河川的另一邊,陳舊的老街區(qū)是女性的、亮暖色的,是團結(jié)社群化的。當(dāng)昭夫回到一河之隔但闊別許久的 " 老家 ",他看到母親和鄰里間的主婦們形成了 " 幫助流浪漢 " 的志愿團隊,這些中老年婦女打破邊界感的熱情組合,是在血緣倫理之外締結(jié)情感認知層面更廣義的 " 家庭 ",也是在建制化的現(xiàn)代社會救助體系之外,構(gòu)建更有人情味的 " 人對人的幫助 "。
就這一點而言,片中那個暗戀母親的老流浪漢構(gòu)成了整部影片古道熱腸又極具社會反思意味的表達。他選擇做現(xiàn)代社會里游牧生活的自我放逐者,即便在世俗看來他是可憐的 " 失敗者 ",但是在山田洋次的鏡頭下,這樣的生命得到平等的凝視,出于自由意志選擇的 " 邊緣 ",不需要憐憫和幫助,而是值得尊重的。
《你好,媽媽》不是傳奇性的人間童話,隨著年邁的老牧師返回故鄉(xiāng)北海道的教區(qū),母親和老牧師的戀情沒有正式開始就結(jié)束了,這是東方式的意難平。他們擁有的最親密的回憶是在午后的音樂會散場后,一起乘坐隅田川的游船。91 歲的老導(dǎo)演帶著生命的熱情所見的河川有大美,落日在水面投下細碎的金光粼粼,大河奔流,構(gòu)成這部影片深情的言說: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作者:柳青
攝影:葉辰亮
編輯:傅璐
* 文匯獨家稿件,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頭條 23-06-18
頭條 23-06-18
頭條 23-06-18
頭條 23-06-17
頭條 23-06-17
頭條 23-06-17
頭條 23-06-17
頭條 23-06-17
頭條 23-06-17
頭條 23-06-17
頭條 23-06-17
頭條 23-06-17
頭條 23-06-17
頭條 23-06-17
頭條 23-06-17
頭條 23-06-17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