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近日,A 股五大上市險企接連披露 2023 年前 5 月保費收入數據,據藍鯨保險統計,五家險企合計實現保費收入 1.43 萬億元,同比增約 5.6%。5 月單月保險來看,5 家壽險公司均實現保費正增長,主要由利率下行背景下的居民保險儲蓄需求旺盛,以及預定利率下調前的窗口期下居民需求釋放推動。財險方面,3 家財險公司 5 月保費增幅略有回落,但在消費刺激政策下,預計后續將帶動車險保費增長。
(相關資料圖)
壽險單月保費集體上行,居民儲蓄需求助推保費高增
首先聚焦于壽險公司,2023 年前 5 月,中國人壽收入保費 3986 億元,穩居于行業首位,同比增幅達到 5.12%,增速繼續擴大。
排在其后的平安人壽,攬入保費 2452.62 億元,同比增幅達到 6.4%,同期平安養老險收入保費 94.77 億元,同比收縮 1.3%,平安健康險收入保費 70.42 億元,則有 12.4 個百分點的增幅。
同期,新華保險攬入保費 882.17 億元,同比增約 1.66%;人保壽險保費收入 696.34 億元,同比增約 3.8%,人保健康保費收入 301.09 億元,增幅達到 7%。
而太保壽險則成為前 5 月保費唯一下滑的壽險公司,合計實現保費收入 1248.89 億元,同比縮減 1.93%,降幅已有所收窄。
單月表現來看,人保壽險保費增速在 5 家壽險公司中居首,同比增約 41.2%,新華保險、中國人壽保費收入分別增長 17.4%、15.7%,平安人壽單月保費同比增約 9.1 個百分點,太保壽險也有 4.9 個百分點的增長。
"5 月上市險企壽險保費延續較快增長,預計主要為利率下行背景下居民持續旺盛的保險儲蓄需求以及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下調前的窗口期居民需求的集中釋放帶來 ",國君非銀劉欣琦團隊分析指出。
新單方面,人保壽險 5 月長險新單期繳保費同比有約 191.9% 個百分點的增幅,據分析,增額終身壽險、年金險等儲蓄類產品加快增長是期繳保費高增的主要原因。
" 保險產品需求旺盛受兩方面因素影響 ",廣發證券研究員陳福、劉淇指出,一是存款利率下調及銀行理財收益率較低,而在居民儲蓄需求較高的背景下,保險產品相對優勢明顯;二是舊產品的持續推動。
財險增速放緩,消費刺激政策有望助力后續保費增長
財險方面,今年前 5 月,三家財險公司雖然仍保持較快增速,但環比有所回落。具體來看," 老大哥 " 人保財險前 5 月攬入保費 2416.81 億元,同比增約 8.5%。太保財險前 5 月保費增幅為 15.3%,居于首位,攬入保費 854 億元;平安產險保費則也有 5.59% 的增長幅度,實現保費收入 1249 億元。
分險種來看,人保財險披露的前 5 月數據保費數據顯示,車險保費收入為 1109.3 億元,同比增約 5.9%,較前 4 月 6.4% 的增幅有所回落。
對于車險保費增速的回落,財通證券分析師夏昌盛分析,一是宏觀經濟修復放緩、居民未來收入預期下調背景下,消費降級致使車險可選保障責任投保量減少、三責險等保額降低,導致車均保費下滑,對沖了新車銷量高增帶來的保費增量貢獻;二是新車在汽車保有量中的占比減小,對保費的拉動作用降低。
從 2023 年全年視角來說,券商認為,機動車保有量維持穩定增長趨勢,而新車中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有望提高車均保費,同時,6 月 2 日國常會指出,要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消費刺激政策下,預計后續將帶動車險保費增長。
非車險方面,人保財險第二大險種意健險攬入保費 643.88 億元,同比增幅為 5.4%。農險、信用保證保險均實現超兩成的增幅,分別攬入保費 285.48 億元、26.45 億元,對應增幅為 21.5%、25.1%。
從單月保費增幅來看,太保財險、人保財險以及平安財險分別在 5 月實現 11.5%、3%、4.6% 的保費增幅,均較 4 月略有回落。
展望后續,光大證券研究員王一峰分析道,車險方面,6 月作為季末月,預計車企沖量意愿較強,從而推動車險業務增速回升;同時根據《關于擴大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等有關事項的通知》,6 月將全面啟動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由 [ 0.65,1.35 ] 擴大到 [ 0.5,1.5 ] ,預計頭部險企將受益于大數據定價優勢進一步搶占市場,呈現出馬太效應。非車險業務也有望在政策支持和經濟預期改善下進一步實現業務結構優化,提升盈利水平。
綜合成本率方面,盡管隨著社會活動增加,賠付率將面臨一定壓力,但王一峰認為,隨著頭部險企不斷提升費用管控水平、加強風險控制能力,疊加準備金的提前充分計提,成本整體可控,全年綜合成本率有望維持較為穩定水平。
2023 年新業務價值轉正確定性提升,壽險業或走出下行周期
從股市表現來看,今年 4 月至 5 月初,行業整體上行,5 家上市險企接連沖擊年內高點,但從 5 月 9 日開始,整體回落。6 月以來,則略有回調。
展望后市,業內共同抱持的觀點是,行業基本面整體呈現向好趨勢,今年將是壽險行業走出下行周期、迎來基本面復蘇的關鍵一年,低估值、高股息的保險股估值有望進一步提升。
基本面來看,在負債端,廣發證券預計,一方面,居民儲蓄意愿較高,橫向對比下,儲蓄類保險產品憑借剛兌及收益率的優勢,且短期預定利率 3.5% 的產品銷售將繼續推動保險需求釋放。
"2023 第二季度負債端新單同比或逐月擴張,關注穩增長政策發力和權益催化低基數、儲蓄型保單供需復蘇、代理人轉型逐步見效以及降負債成本政策催化下,壽險新單盈利較好增長 ",基于此,開源證券預計,該趨勢有望延續至 2 季度,受高定價產品政策調整催化,2 季度儲蓄型保單銷售同比增速有望超預期,新單同比或逐月擴張。
另一方面,隊伍逐漸企穩,壽險改革成效逐漸釋放推動個險渠道增長。
" 客戶持續旺盛的保險儲蓄需求奠定行業基本面的拐點,而二季度需求的集中釋放進一步夯實了新業務價值由負轉正 ",劉欣琦團隊認為,產品政策的變化并不改變保險滿足居民長期儲蓄需求的商業模式,季度間的新單波動不影響全年業績增長,預計 2023 年上市險企新業務價值轉正確定性提升。
在資產端,整體看來,當前經濟緩慢復蘇,疊加降息導致長端利率走低。廣發證券在研報中分析,"5 月份社融數據仍偏低,新增社融 1.56 萬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 1.31 萬億元,亦低于市場平均預期,實體信貸同比少增,地產銷售仍處低位。近期國有大行下調部分存款利率,因此無論是經濟數據還是降息的引導,導致長端利率水平下降至 2.62%,處于相對較低水平,期待后續經濟的回暖。"
開源證券同樣提出,市場對經濟環比走弱的擔憂對股市和債市帶來影響,資產端擔憂造成短期保險股調整,但板塊估值回落、2 季度負債端景氣度擴張是看好保險板塊的基礎,后續穩增長政策發力和權益 beta 有望帶來催化。
" 近期資產端波動以及負債端預定利率下調可能對后續銷售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已經在股價中有所體現 ",光大證券研究員王一峰提出,短期擾動并不會改變行業基本面長期向好的趨勢,今年作為壽險行業走出下行周期、迎來基本面復蘇的關鍵一年,在負債端拐點顯現疊加 " 中特估 " 邏輯的雙重催化下,低估值、高股息的保險股估值有望進一步提升,當前時點仍然具備配置性價比。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6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