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生產地堆放過大量核污染物質,SK-II 產品陷核污染安全質疑,雖然官方回應 " 產品進行過嚴格檢測,可安全使用 ",但消費者的疑慮似乎并不容易消除。" 核污染 " 輿情之外,從寶潔的 " 當家一姐 " 到如今業績 " 負累 ",SK-II 面臨的問題遠不止于此。
【資料圖】
回應:產品可安全使用
根據媒體報道,日本鴨川與琵琶湖匯合的岸邊有區域曾被堆放了大量含放射性物質銫的木屑,這些木屑曾是福島核電站事故中受到輻射樹木的一部分。
而上述堆放核輻射物質的琵琶湖是 SK-II 明星產品神仙水的唯一產地。根據 SK-II 官方公眾號介紹,神仙水的工廠和生產線均位于日本最大湖泊琵琶湖湖畔,同時該地也是產品唯一的水質來源。
隨著事件發酵,消費者對于 SK-II 產品的安全產生質疑。對此,寶潔公司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回應稱:SK-II 所有產品生產嚴格按照內部質量標準和外部標準,符合市場監管要求。在日本生產或運往國外的 SK-II 產品是可以安全使用的。
" 為了保障 SK-II 產品的安全性,進口到中國的 SK-II 產品都會主動進行輻射相關的針對性檢測。在中國推出的所有 SK-II 產品均在中國政府指定下的相關實驗室進行嚴格的產品安全測試,以確保產品符合中國相關法規,并根據中國法規進行備案 / 注冊。" 寶潔相關負責人補充表示。
雖然 SK-II 第一時間作出了回應并保證產品安全,但在消費者層面,對于 SK-II 產品安全的質疑并不容易消除。
在深圳市思其晟公司 CEO 伍岱麒看來,這種負面事件對于品牌的影響較大。本來 SK-II 在中國市場已經出現下滑,如今再加上這樣的負面影響,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購買的意愿。畢竟在當下的市場中,替代產品及品牌有很多。
" 當家一姐 " 增長 " 負累 "
陷入這樣的輿情,讓已經成為母公司寶潔 " 負累 " 的 SK-II 雪上加霜。
在寶潔的多份財報中,身為當家品牌的 SK-II 因銷量下滑被多次點名。2023 年三季度財報顯示,三季度寶潔美容板塊有機銷售額同比增長 7%,銷售額達 34.94 億美元。寶潔在財報中稱,皮膚和個人護理有機銷售額增長低個位數,是因為雖然產品有較高的定價和基于創新的銷量增長,但部分仍被 SK-II 在旅游零售渠道的銷售額下降所抵消。
而在中國市場,這種 " 下滑 " 也更清晰。2022 財年,寶潔在大中華區的有機銷售額同比下降 4%,四季度下跌了 11%,SK-II 的下滑成為影響因素之一。寶潔首席財務官 Andre Schulten 在 4 月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表示了對于 SK-II 在中國市場的擔憂:" 預計中國市場將繼續在中長期內提供增長動力,盡管公司暫時沒有看到旅游零售業務的恢復,而這對寶潔的高端護膚品牌 SK-II 業務很不利。"
事實上,在前幾年,SK-II 曾是寶潔的增長引擎。公開數據顯示,2012 年,SK-II 在寶潔旗下首次成為年銷售額達到 10 億美元規模的品牌,成為 " 當家一姐 "。同時,SK-II 曾讓寶潔美妝業務實現了連續超 20 個季度的銷售增長。
" 近兩年,隨著歐萊雅、雅詩蘭黛等競爭對手的不斷布局,對 SK-II 的市場份額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同時,中國國潮化妝品消費的快速崛起,市占率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對 SK-II 的銷售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導致其在中國市場的下滑。"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說。
" 神仙水 " 需要新故事
多年過去,在功效護膚漸成風口,膠原蛋白、A 醇、多肽等成分大行其道的當下,憑借酵母成分發跡的 " 神仙水 " 的故事似乎沒了新意。
公開數據顯示,2022 年全年,SK-II 在包括天貓、京東、抖音、快手等平臺在內的線上渠道零售額同比下滑 1.3%。與此同時,在 "6 · 18"" 雙 11" 的銷售榜單中,歐萊雅、雅詩蘭黛多次排在 SK-II 之前。譬如抖音 "6 · 18" 護膚品排名前二的品牌分別為主攻抗衰老的赫蓮娜以及憑借修護小棕瓶頗受歡迎的雅詩蘭黛。而曾經爆賣 450 萬件的珀萊雅抗氧抗糖的雙抗精華更是成為多屆大促節的贏家。
" 神仙水 " 主打的半乳糖酵母樣菌發酵產物背后的故事開始落伍。
"SK-II 作為上世紀進入中國市場并營銷成功的護膚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印象有所固化,品牌老化是其一大問題。另外產品創新力低,過分集中某大單品的帶動,而缺乏產品線的創新,因而也缺乏對新消費者的吸引力。" 伍岱麒表示。
然而,在品牌吸引力不足之際,SK-II 能做的似乎只有漲價。據不完全統計,自 2018 年以來,SK-II 進行過四次漲價。而在今年 2 月期間,SK-II 發布漲價通知,漲幅達 12%,為近五年最高。不斷漲價之際,每年多個大促節難有大優惠的 SK-II 被吐槽。
一邊是官方難放的身段,另一邊又是各零售渠道腰斬的價格。就像網友吐槽的:" 代購免稅店便宜近千元的不香嗎,干嘛要在官方店鋪花冤枉錢。"
北京商報記者 郭秀娟 張君花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