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618 年中大促的進程剛剛過半,整個電商市場就已打成了一鍋粥。
(資料圖)
淘寶、京東、拼多多,三大傳統(tǒng)電商巨頭磨刀霍霍,同往年一樣,展開激戰(zhàn)。抖音、快手、小紅書,各家直播電商新秀不甘示弱,紛紛下場,搶占流量。
甚至連過去從不參戰(zhàn) 618 的百度,今年也按捺不住,推出了電商品牌——百度優(yōu)選,默默加入了這一場 "618 大亂斗 " 之中。不得不說,大家都很拼。
相比于之前,今年的每一家看似都誠意滿滿,集中火力,主打低價。
但是他們真的都降到最低了嗎?降價良方,還能拯救各家的生意嗎?
最重要的就是,還有多少人,愿意為了這個 " 低價 " 噱頭而買單呢?
" 貓狗大戰(zhàn) ",一鍋大亂斗
不論是淘寶,還是京東,或者是拼多多,今年都在 " 低價 " 和 " 讓利 " 上大做文章。
雖然每一年的 618、雙 11 等大促活動口號,也都離不開這兩個字。
但是今年有所區(qū)別的是,大家都在這兩個詞的前面,加上了一個" 最 "字。
淘寶說," 今年是淘寶史上投入最大的一次 618"。
京東說," 今年是京東作為全行業(yè)投入力度最大的一次 618"。
媒體說," 今年是史上最卷的 618"。
當(dāng)然,不只是這些電商平臺在今年的 618 中卷生卷死。其他各類消費品廠商,都借著今年 618 大促刮起的這陣 " 龍卷風(fēng) ",齊齊降價,恨不得把低價頂在頭上。
比如說,在今年 618 混戰(zhàn)中殺紅了眼的手機大廠們。不只是其部分庫存機型搞打折優(yōu)惠,還有許多發(fā)布不久的新機,在 618 期間也迎來了 " 價格大跳水 "。
舉個例子,在小米官網(wǎng)上,小米 13 首次降價 300 元,小米 13 Pro 也跟著降價了 400 元。當(dāng)然,每年的大促活動,大部分手機降個 300-500 元,也實屬正常。
但是,這一回,小米上一代高端旗艦機小米 12S Pro 降價的力度達(dá)到了 1100 元。而紅米 K60 的大內(nèi)存版本,相比首發(fā)價,其降價幅度最高也能達(dá)到 1000 元。
除此而外,剛剛發(fā)布不久的 vivo X90 系列同樣在全平臺降價。vivo X90 最低降價 200 元,而 vivo X90 Pro 最高降價 500 元。
同樣,今年 3 月份才發(fā)布的華為 P60 Pro 官網(wǎng)最高降價 800 元,華為 P60 Art 也降價了 1000 元,12+512G 版本售價 7988 元。
不得不說,今年是不少新機降價最快、降價最多的一次 618。
" 以價換量 ",降價放大招
大促活動降價讓利,本不足為奇。
奇就奇在,相比于往年七拐八繞的降價套路,今年各家電商,相對來說,總算拿出了點降價的誠意。
同時,往年手機降價主要集中在一些更為老舊的庫存機型,降價那是雷聲大雨點小,今年卻更迅猛。
不論是廠商,還是電商平臺,今年都試圖用 " 低價 " 來挑動消費者的神經(jīng)。
作為電商平臺,淘寶、京東、拼多多等,今年都急迫的想要在消費復(fù)蘇的時候,搶到第一杯羹。
尤其是這三家剛剛完成了內(nèi)部組織架構(gòu)的調(diào)整,他們需要一場成功的促銷狂歡戰(zhàn)績來鼓舞士氣。
當(dāng)然,更重要的是,在價格戰(zhàn)背后還有各家平臺之間越來越沉重的競爭壓力。
一方面,三家用戶群體高度重合。
據(jù) QuestMobile 數(shù)據(jù)顯示,去年雙十一大促期間,在第一波付尾款的用戶中,淘寶、京東、拼多多三家平臺,重合用戶高達(dá) 3621 萬。
其中淘寶和拼多多重合用戶多達(dá) 1.26 億,京東和拼多多重合用戶多達(dá) 5574 萬。這些用戶橫跨三家下單,錢自然也就被分?jǐn)偝鋈チ恕?/p>
另一方面,三家的站內(nèi)流量趨于飽和,站內(nèi)用戶增長數(shù)量和速度都開始下滑。
截至 2022 年 10 月,淘寶、京東、拼多多三家平臺的平均月活用戶為 9.2 億、4.4 億、7 億,基本上都已經(jīng)將現(xiàn)在的大部分網(wǎng)民,轉(zhuǎn)換成了平臺的用戶。
圖為淘寶(包括天貓)、京東、拼多多三家的月活用戶數(shù),圖片源自大河報
此外,直播電商平臺的迅速分流,也讓傳統(tǒng)的電商平臺捏了一把汗。面對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平臺的來勢洶洶,淘寶、京東、拼多多不得不開辟新的戰(zhàn)場。
為了流量,京東直播可以和羅永浩合作,淘寶直播可以撬動 TVB 團體。而 " 低價 " 戰(zhàn)略,當(dāng)然也是淘寶、京東、拼多多拿來吸引用戶流量的最簡單粗暴的手段。
但是,這種流量有多少能夠轉(zhuǎn)化為實際購買力?
這就是一個擺在電商巨頭們面前的一個大問題。
另外,作為手機廠商,面對如今出貨量并不景氣的手機市場,他們只能采取以價換量的辦法。這也是大部分消費品廠商的辦法。
一方面,部分老舊庫存機型降價打折,這些都是大促的正常手段,這倒是跟往年沒什么區(qū)別。畢竟,清一清庫存,變一波現(xiàn),便宜賣總比砸手里了強。
另一方面,部分發(fā)布不久的高端機型,今年也出現(xiàn)了價格大跳水。黑馬猜想,這可能既跟高端手機市場產(chǎn)品飽和,同質(zhì)化嚴(yán)重有關(guān),也跟提振銷量有關(guān)。
只不過,還是那個問題,手機降價之后,如何轉(zhuǎn)換成消費者的購買量?
" 冰火兩重 ",價格戰(zhàn)失靈
相比于各品類廠商和電商平臺如火如荼地打降價,打低價。
部分消費者反而冷淡地表示并不 " 感冒 "。一方面,大家這兩年的消費理念更理性,比起消費品的需求,更關(guān)注必需品的需求,并且大家對價格也更敏感了。
據(jù)富達(dá)國際在 2021 年發(fā)布的《中國養(yǎng)老調(diào)查前景》報告顯示,年輕人的儲蓄比例正在逐漸上漲,大約七成以上的年輕人都表示,正準(zhǔn)備增加應(yīng)急儲蓄金。
另一方面,這些年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大促,反而不劃算了。
現(xiàn)在的 618 大促活動戰(zhàn)線拉得太長,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整整持續(xù)一個月的活動,不僅讓大家心累,也讓大家對商品降價的期待值大打折扣。
更何況有的商品還明降暗增,套路太多,更讓人惱火。雖然今年各家都將低價喊得響,但是今年依然是滿減和優(yōu)惠券的老一套,真正的實惠并不多。
此外,因為基本上每隔一兩個月都會有一次大促活動,比如 "3 · 8 大促 "、"8 · 18 購物節(jié) " 等,頻率太過頻繁。隔壁的拼多多更是喊出了 " 天天都是 618" 的口號。
同時,自打京東在今年上半年引入了百億補貼低價專區(qū)之后,這三家的降價促銷,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常態(tài)化了。因此大促和低價的組合,也難調(diào)動起大家的消費激情。
所以這時候怎么辦?今年大家還會為 618 買賬嗎?
其實用戶的消費需求雖然有所收緊,但是并沒有消失。大家的購買力依然龐大,只不過大家對手機等產(chǎn)品的性價比要求更高,對品質(zhì)的需求也是更加精準(zhǔn)了。
如果這時候廠商和平臺還想讓用戶心甘情愿地買單,那么廠商們需要讓用戶感受到產(chǎn)品的價值,電商平臺們需要讓大家感受到真正的實惠,提高用戶的購物體驗。要不然,如網(wǎng)友所說,大促也沒什么存在的必要了……
最后,話說回來,今年 618,大家都準(zhǔn)備買些啥?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nèi)容
真誠推薦你星標(biāo)走一波,還能領(lǐng)紅包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3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