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紫鑫將成為今年第一只面值退市的醫藥股。
6 月 12 日,在連吃 27 個跌停后,投資者早就選擇了用腳投票模式,開盤跌停的 *ST 紫鑫資金出逃跡象非常明顯,換手率僅為 0.09%。目前,*ST 紫鑫的總市值僅約 5.5 億元,在所處中藥行業中,位列最后一名,中藥行業平均總市值為 154.4 億元,是 *ST 紫鑫目前總市值的 28 倍。
(資料圖片)
成為 " 人參大王 "
回過頭來看,在經歷兩次上市失敗之后,紫鑫藥業于 2007 年登陸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之初,公司規模并不大,產品還主要為活血通脈片、醒腦再造膠囊等中成藥。
近十年來,紫鑫藥業業績的起落基本上是跟隨公司人參業務的發展策略。" 吃人參長壽 " 雖然并沒有科學依據,但在坊間流傳也有不少的年頭了,2010 年,吉林省政府開始實施振興人參產業工程后,紫鑫藥業將業務重心轉向人參產業,也是公司的重要轉折點。
2010 年,紫鑫藥業通過非公開發行方式募集資金約 10 億元,全部募集資金被投資于四個人參產品系列化項目,公司在吉林省人參主產區延吉市、敦化市、通化市、磐石市分別建設四個人參生產加工基地,從事人參的深加工和精加工,主要生產品種將增加生曬參、大力參、模壓紅參、相關中成藥、人參酵素飲料等。
在此之前,公司已經先后投入 6.2 億元采購加工人參原料。公司 2010 年年報顯示,當年紫鑫藥業人參產品營業收入就達到 3.59 億元,已經超過原本的主要業務中成藥行業的銷售收入。但同時,公司人參產品銷售毛利率僅 37.73%,約為中成藥行業平均毛利率的一半。
除了自建人參生產加工基地,紫鑫藥業同時對市場上的人參開始大量的收購和儲存。據《21 世紀經濟報道》的報道,2010 年至 2012 年,紫鑫藥業分別收購人參 7000 噸、5773 噸、5784 噸,一度占到整個吉林省年產量的三分之一。
甚至到 2017 年時,公司存貨數量繼續翻倍增長,由上年的 26.73 億元增長至 48.33 億元,此后一直到 2022 年公司積壓的存貨金額達到 75.77 億元,占 2022 年末時全部流動資產的比重達到 94.2%。
細分來看,在 2022 年末時紫鑫藥業存貨中最多的為 " 消耗性生物資產 ",賬面價值約為 60.17 億元,占全部存貨的比例約為 79.41%,紫鑫藥業的消耗性生物資產幾乎全部為林下參,僅少部分為人參種苗。
人參變現難
價值 60 億元的人參卻難以變現,近五年數據顯示,紫鑫藥業的存貨周轉天數分別為 4225.35 天、11464.97 天、20000 天、23684.21 天和 54545.45 天,折算成年單位,分別約為 11.58 年、31.41 年、54.79 年、64.89 年、149.44 年。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占比如此高的消耗性生物資產,紫鑫藥業并沒有對其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
據年報顯示,紫鑫藥業在資金極度緊張甚至可能導致不能持續經營情況下仍采用預付款受讓林下參 7.51 億元。同時會計師認為,期末時公司對相應消耗性生物資產估值方法具有可選擇性傾向及不完整性,因此,會計師無法以此判斷存貨期末列報恰當性,也是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的原因之一。
紫鑫藥業囤貨但惜售的 " 儲參大計 " 似乎 " 恰到好處 ",據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1 年至 2014 年,人參市場均價從 315 元 / 公斤一路漲至 774.3 元 / 公斤,公司營收規模也不斷擴大。
需要注意的是,紫鑫藥業人參的收購成本壓力也在成倍增長,為了保證廠區投產后原材料供給,公司在 2012 年縮減了人參粗加工產品的銷售,使得當年營收規模幾乎 " 腰折 "。
另外,越堆越多的庫存也占用了大量的資金,紫鑫藥業甚至還出現了 " 押參以買參 " 的情況。
近十年時間里,紫鑫藥業有 8 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都是凈流出的狀態。2020 年至 2022 年期間,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 64.4%、74.4% 和 84.78%,依然在快速攀升。
事實上,紫鑫藥業逐年攀升的存貨一直是公司被市場質疑的核心之一,流動資產中如此高比例的部分被存貨占據,也就是說公司資金基本沒有什么周轉能力了。
截至 2023 年一季度末時,公司短期借款達到 43.91 億元,同時還有 16.07 億元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和 7.71 億元長期借款。到 2022 年時,紫鑫藥業僅僅每年要支付的財務費用就達到 4.63 億元,是當年營業收入的 3.23 倍,期末時公司賬面的貨幣資金僅存有 1531.37 萬元,資金壓力顯而易見。
另外,截至 2022 年末時,紫鑫藥業累計欠付職工薪酬 8977.38 萬元、欠付各項稅金及滯納金 9501.07 萬元,逾期長短期借款(本息合計)22.37 億元且已因不能償付到期銀行借款而被相關債務人起訴,公司非受限銀行存款余額為 343.71 萬元,被查封固定資產凈額 5.16 億元,公司子公司吉林紫鑫金桂藥業有限公司名下不動產被申請以 3134.59 億元價格以物抵債。
據 2022 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約為 1.44 億元,同比下滑 41.85%,但同期歸母凈利潤虧損額達到約 11.89 億元,同比下滑 19.15%。
紫鑫藥業就像是被卷入了雪球中,虧損金額越來越大,同時新增大量負債也難以阻止這一趨勢,反而激增的財務費用更進一步加速的虧損。
從近十年營利數據來看,紫鑫藥業的營收在 2017 年左右觸頂后便開始一路下滑,歸母凈利潤也有同樣的趨勢,并且從 2020 年起,公司已經存在連續三年的大額虧損。
到目前為止,紫鑫藥業將主要業務概括分為中成藥產業、人參產業和工業大麻產業三個部分,中成藥依然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反而為公司在二級市場上引起更多關注的人參和工業大麻業務比重并沒有太高。
新主接盤卻也被立案
在 2021 年之前,郭春生通過康平投資及其親屬持股實控紫鑫藥業 14 年,紫鑫藥業以上關于人參業務的布局和發展,都是在其控制下完成的。隨著人參業務使公司收益的增加,郭春生家族財富僅 2011 年一年就從 16 億元增加至 47.91 億元。
但隨著紫鑫藥業本身漸入困境,郭春生在將所持有紫鑫藥業全部股份進行質押的情況下,遭到了銀行的平倉。
2018 年 9 月,據紫鑫藥業公告,控股股東即開始籌劃與國有資本平臺進行股權轉讓相關重大事項。
紫鑫藥業也開始不斷涉足包括基因測序、區塊鏈、工業大麻等 A 股熱點概念領域,2019 年 4 月 30 日收盤價達到 16.56 元 / 股,成為公司歷史最高股價,市場預期甚至高過 2011 年公司人參產業發展如火如荼時。
不過到目前為止,公司相關業務還都鮮有進展,對業績也沒有實質性的貢獻。據 2022 年年報顯示,公司除了中成藥和人參之外的其他業務收入僅為 1224.28 萬元,根本難以撐起紫鑫藥業的業績。
眼見他起高樓、宴賓客,也眼見他樓塌了。
2021 年拿下紫鑫藥業控股權的國藥兆祥也并沒有能使紫鑫藥業起死回生,今年 5 月 9 日,其因涉嫌限制期交易紫鑫藥業股票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同時,自 2022 年以來,紫鑫藥業迎來一波 " 離職潮 ",總經理、董秘、證代、董事長等等高管均先后遞交辭職信,僅今年 4 月以來,就有董事長、董事、監事、獨立董事以及財務總監等管理人員集體離職。
最終,紫鑫藥業還是走到退市這一步。(藍鯨上市公司 徐曉春 xuxiaochun@lanjinger.com)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