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生育政策的不斷調整,對于 " 二胎 "" 三胎 " 有需求的家庭越來越多。"35 歲前沒有要,35 歲后要不到 ",不少夫婦發出的感嘆,折射出不孕不育帶給他們的遺憾。
6 月 10 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舉辦第六屆中大生殖論壇暨低預后不孕不育人群的診治策略新進展研討班,會上專家們表示,高齡不孕的發病率達到 20%,而日益成熟的個性化輔助生殖技術,為越來越多的高齡女士圓了 " 媽媽夢 "。
38 歲女子結婚九年備孕無果,中大生殖中心讓她一次懷上雙胞胎
(相關資料圖)
今年 38 歲的李女士結婚 9 年,一次流產后一直努力備孕,想要有個寶寶,卻始終沒有如愿。9 年間,李女士一次次走進不同的醫院,得到的卻是令人絕望的結果:巧克力囊腫、卵巢儲備功能下降、2 次人工授精失敗 ……
渴望成為一名母親的李女士不愿向命運低頭,了解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擅長對她這種高齡、卵巢儲備功能減退以及輔助生殖技術反復種植失敗患者的診治。抱著最后一搏的態度,今年 3 月,李女士來到了中大醫院。
中大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梁元姣仔細詢問了李女士的既往病史,并進行了一系列評估:由于李女士卵巢儲備功能較弱,這意味著她能獲得的可利用卵子數量減少,再加上對藥物反應差,助孕治療常常難以達到理想的療效。因此,如何選用合適的促排方案,獲得數量多且質量高的胚胎對于提高輔助生殖技術的治療成功率至關重要。
幸運的是,中大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針對這種情況,已經形成了很成熟的促排方案,并且根據不同的患者情況綜合判斷,選擇最適合患者并且成功概率最高的一種個性化方案。綜合分析李女士的情況,梁元姣主任果斷選擇:使用微刺激方式促排。
4 月初,在中大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醫護團隊的幫助下,李女士成功促排獲得 4 枚卵子,令人驚喜的是,這 4 枚卵子都培養成了高質量的胚胎。
這一消息讓李女士和家人喜出望外,因為這不僅意味著她可以通過移植擁有自己的寶寶,還有很大概率是雙胞胎!幾天后,醫護團隊成功為李女士移植了兩枚優質胚胎,另外兩枚通過超低溫冷凍技術保存于生殖醫學中心實驗室。
功夫不負有心人,李女士在移植后不到一個月的 B 超顯示,她成功獲得了雙胎妊娠,九年求子之路終于看見了曙光。" 我真的太感謝你們了!我真的太激動了!" 李女士及家屬向助她圓夢的中大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表示感謝。
一個個可愛的 " 紅色 +",讓這群醫護充滿動力
" 高齡困難戶 " 最終成功妊娠生子,在中大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十分常見。記者從該中心的一本本藍色登記本上發現,這里的每一位取卵、移植、人工授精的患者,除了詳細的電子病歷,嚴謹的護士小姐姐們還有一份手寫登記大本子,在這個大本子上,懷孕的患者妊娠結局那一欄會用紅筆畫個 +。
" 這其中不乏外院多次助孕失敗以及 40 多歲的女性,看著這一片紅色,只想感嘆不拋棄不放棄,一切努力都不會白費。" 梁元姣教授感慨說," 這些可愛的紅色 +,是我們科室最愛的符號。"
據悉,目前,中大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高齡低預后的人群采取的個體化方案、精細化管理,已經幫助一個又一個家庭圓夢。" 個體化方案是根據患者的年齡、卵巢儲備功能、激素水平等制定合適患者的方案,比如促排卵采用輕微刺激方案,用最少的藥物劑量促排卵獲得質量最好的卵子,以配成優質胚胎用來移植;積累胚胎再進行移植,以提高移植成功率。" 梁元姣介紹。
個性化輔助生殖技術,為高齡女士圓 " 媽媽夢 "
如今,女性生育年齡一再推遲,高齡生育人群比例增加,高齡不孕癥患者預后較差的人群比例增加。梁元姣教授介紹,醫學上將超過 35 周歲分娩的婦女稱為高齡產婦。高齡女性生育力下降首先是因為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從而產生優秀卵子的能力下降了,即 " 種子少了 ", 這是不容易懷孕的最主要原因。另外,高齡女性患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等疾病的比率也高,這些疾病除了會直接導致不孕外,還可能會影響子宮內膜的容受性,使胚胎著床率下降、流產率升高,即 " 土不肥了 ",這也是導致高齡女性生育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年齡大了懷不上怎么辦?梁元姣說,高齡女性不避孕不能懷孕的時間超過半年,夫妻雙方都應該積極去生殖中心就診,查清可能引起不孕的原因,盡早治療。如果檢查發現有輸卵管阻塞、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自身免疫性疾病,男方有少弱精子癥等其他異常情況時,建議盡早選擇試管嬰兒等輔助生殖技術幫助懷孕。
經過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中大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目前已形成了一支技術精湛、醫德高尚、治學嚴謹的輔助生殖技術專家團,中心匯集婦產科學、生殖內分泌學、泌尿男科學、中醫學、精神心理學、胚胎學、遺傳學等多學科醫護團隊。夫精人工授精(AIH)、體外受精 - 胚胎移植(IVF-ET)、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ICSI)、卵子精子和胚胎冷凍、睪丸和附睪穿刺、胚胎囊胚培養等各項輔助生殖技術成熟,復發性流產病因篩查、精液常規檢測、精子形態學檢測以及精子 DNA 碎片指數檢查、精漿生化等各項生殖檢驗技術處于領先地位。近年來,中心門診量及 IVF 周期數穩步提升,臨床妊娠率達 60% 以上,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 高齡女性的生育問題,有時就是在與時間賽跑,只有積極應對、勇敢面對挑戰,付出努力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梁元姣教授說。
通訊員 蔡逸秋 崔玉艷 現代快報 + 記者 安瑩
(編輯 王鵬)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2
頭條 23-06-11
頭條 23-06-11
頭條 23-06-11
頭條 23-06-11
頭條 23-06-11
頭條 23-06-11
頭條 23-06-11
頭條 23-06-11
頭條 23-06-11
頭條 23-06-11
頭條 23-06-11
頭條 23-06-11
頭條 23-06-11
頭條 23-06-11
頭條 23-06-11
頭條 23-06-11
頭條 23-06-11
頭條 23-06-11
頭條 23-06-10
頭條 23-06-10
頭條 23-06-10
頭條 23-06-10
頭條 2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