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環球時報 記者 楊沙沙 褚大業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趙乾坤】6月6日,由中國船舶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我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出塢,標志著國產大型郵輪項目全面開啟碼頭系泊試驗、出海試航和交付的周期。這艘郵輪于2019年開始建造,計劃于2023年年底交付。
出塢是指將完成建造工作的船在塢內浮于水面,并將它引出塢外停在碼頭的作業。對于郵輪來說,具備出塢的條件,也就意味著船上的主要核心設備和管路基本安裝完畢。
“愛達·魔都”號的船東為中船嘉年華郵輪有限公司(簡稱“中船嘉年華”)。中船嘉年華是由全球最大造船集團中國船舶集團與全球最大郵輪集團嘉年華集團于2018年在中國成立的合資公司。6日,中船嘉年華發給《環球時報》記者的信息顯示,“愛達·魔都”號全長達323.6米,總噸位達13.55萬噸,總高約等于24層樓,可搭載乘客5246人。該郵輪擁有客房2125間,在超過4萬平方米(將近6個標準足球場)總計16層的生活娛樂區域,設有大型演藝中心、大型餐廳、特色餐館等休閑娛樂場所,還有海上最大的免稅店以及5G信號覆蓋的超五星級酒店。
“17年以來,只有國外郵輪在中國經營。”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游艇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煒航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愛達·魔都”號對中國郵輪制造業來說是從0到1、從無到有的突破,意義重大。
航空母艦、大型郵輪、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被譽為世界造船業皇冠上的“三顆明珠”,代表當今全球船舶工業最高水平。作為設計建造難度最高的船型之一,大型郵輪是我國目前唯一未攻克的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據了解,“愛達·魔都”號整船零部件數量達到2500萬個,相當于C919大飛機的5倍、“復興”號高鐵的13倍;全船總電纜布置長度達到4200公里,相當于上海至拉薩的距離。
香港《南華早報》評論稱,被稱為“浮動城市”的郵輪是全球最難建造和最復雜的船只之一。中國首次涉足大型郵輪的先進制造工藝,是一個里程碑。中國國產郵輪制造在國際上處于什么水平?鄭煒航認為,與德國、意大利、法國、芬蘭相比,國產郵輪制造業還是“小學生”,處于一個學習、消化的階段。資深航運專家吳明華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愛達·魔都”號是中國造船業學習歐洲造船領先技術的試水船,目前只能說郵輪建造“零”的突破,其建造技術、船舶性能、核心配套設施、操控能力等,有待4到5年的航行記錄來檢驗。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