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接觸機器人手術,這種數字化帶來的精細、精準程度很震撼。"43 歲的次仁倫珠是西藏山南市人民醫院骨外科的一名副主任醫師,6 月 5 日上午 11 點 40 分,在結束了自己職業生涯第一臺機器人輔助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回顧自己過往的三四百臺手術,倫珠坦言,尤其是在高原地區,有了機器人輔助可以讓手術更安全,更有效解決醫生 " 看不準 "" 拿不穩 " 的問題。
(相關資料圖)
6 月 5 日,由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張先龍教授團隊領銜的五地 5G 遠程同步多中心機器人髖膝關節置換手術分別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海口骨科與糖尿病醫院、浙江的衢州骨傷科醫院、西藏的山南市人民醫院以及新疆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進行。六院骨科張長青教授、張先龍教授、王琦教授、沈灝教授參與本次遠程指導。
當天上午 10 點 30 分,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海口骨科與糖尿病醫院在遠程技術協助下,開啟第一例基于 5G 網絡下的遠程機器人輔助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在傳統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中,即使經驗豐富的醫生,一般也僅能達到 85% 的準確性,而培養一名能上臺做這類手術的醫生至少需要 5 年時間。機器人手術應運而生,對關節外科是一種變革性技術,不僅大大加速了醫生培養周期,還能幫助醫生標準化、精確化地完成每例手術,以更小創傷給患者帶來更快速的康復,手術準確性可接近 100%。
截至當日中午 12 點,在位于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遠程醫療中心的監控顯示屏可以看到,遠在天南海北的 5 臺關節置換手術均已順利完成。
" 精準定位、微創技術、個性設計!" 六院骨科張先龍教授表示,相較傳統手術,機器人輔助手術在髖膝關節置換手術領域具有明顯優勢。在 3D 建模的基礎上,醫生可提前直觀了解患者的關節假體在三維空間上的定位、角度、大小、骨質覆蓋等數據,并就此進行個性化的手術方案設計和模擬。
" 在機器人的輔助下,醫生突破了原本受限的認知和視野上的盲區,能更精準地滿足病人的需求,同時,在人機互動的磨合下,醫生對髖膝關節的置換標準也在不斷更新,更好地服務病患。"
市六醫院在 2016 年 9 月成功完成了國內第一例機器人輔助膝關節單髁置換手術。截至目前,市六醫院累計實施的機器人輔助下的關節置換手術超過 1500 臺,其中全髖置換手術近 500 例,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在 1000 例左右。據已有病例隨訪結果顯示,機器人在輔助髖、膝關節置換手術的臨床結果均優于傳統手術。
國家骨科醫學中心主任,六院骨科學科帶頭人張長青教授表示," 人機互動 " 教學相長,是未來骨科發展的趨勢,一方面機器人輔助縮短了醫生的成長曲線,另一方面,基于臨床的技術要求也不斷促進機器人迭代更新。5G 遠程醫療在多點多中心開展同期手術的應用,體現了六院國家骨科醫學中心的示范引領作用,有助于進一步放大 " 國家隊 " 優質醫療資源輻射效應,促進偏遠地區協同發展。
未來,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將積極發揮 " 智慧骨科 " 的效能,引領骨科手術向微創化、數字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提升智能骨科診療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此同時,將 " 六院經驗 " 復制推廣到更多基層醫院,實現國家區域醫學中心醫療服務能級的再提升。
作者:唐聞佳
編輯:唐聞佳
圖:受訪方供圖
*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
頭條 23-06-05